贾贵妃日常 第182节
“何至如此。”宋太后听过妹妹的话,她神情特别的哀伤。
“姐姐。”宋太妃还想说些什么。
“……”宋太后摆摆手,她说道:“哀家会跟皇帝说的,哀家不管了。唉。”
“妹妹,哀家知道你想说什么。罢,不提也罢。”宋太后只是偏心眼儿,她不傻。有些话宋太后已经不想听,听着不过烦心。
宋太妃见好就收,她轻轻点头。
这会儿宋太妃的话题转到两个嫡亲的孙儿身上。这提一提小孙子,宋太妃又提到过往之事。
“当年在宫廷时,妹妹全靠姐姐庇佑。我们姐妹相依为命。”宋太妃的目光落在姐姐身上,她说道:“那一段日子有苦有甜,再想想,时间过得真快啊。”
宋太后听着妹妹说起过往,她也回忆起来。
“是啊,时间真快。”宋太后也感慨一回。
第89章
宋太妃进宫一回, 然后,宋太后病了。
皇太后有恙,后妃为着孝道也得赶紧的请求侍疾。以贾祤这一位贵妃为首的妃嫔们,人人都向长乐宫递了请求。
奈何宋太后拒绝了。
金粟宫。
贾祤等来长乐宫的嬷嬷, 嬷嬷一来后就恭敬的向贵妃问安。然后, 客客气气的说了皇太后意思。
“太后娘娘体贴贵妃, 太后娘娘说贵妃娘娘膝下有二位皇子照顾, 万万不可疏忽半分。贵妃娘娘的一番心意,太后娘娘心领了。若贵妃娘娘心中有什么愧疚的,万望念着皇嗣为重。只要二位皇子平平安安, 太后娘娘心里就是极为妥帖。”嬷嬷态度上热忱的很。待贾贵妃可是仔细小心的说了皇太后的意思。
“太后娘娘慈爱,她老人家病了还记挂着小十一、小十二兄弟。本宫心里感激涕零。真替小十一、小十二兄弟高兴,他们兄弟能有这般关爱小辈们的皇祖母。”贾祤话到此, 她对着长乐宫的方向深深一拜礼。
“既然太后娘娘有吩咐,臣妾自然遵从太后娘娘的意思。臣妾唯愿上苍保佑,唯盼太后娘娘早日无恙, 凤体安康。”贾祤也不喜欢热脸贴了冷屁股。
皇太后不想她去侍疾, 她只做着表面功夫。她这里不落话,那头皇太后不乐意。
这事情搁谁处, 谁也拿不住她半点的不是。
于贾祤而言这就足够。反正她就得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功夫。
这一番在长乐宫嬷嬷跟前表明态度后, 贾祤没有多留长乐宫的嬷嬷。当然在对方离开前, 任着对方来一趟金粟宫,也没有空手而归的道理。
贾祤给长乐宫的嬷嬷封了一份茶水钱, 也算对方的辛苦费。
这等茶水钱嘛, 只能算是封一封对方的口舌。不求对方在皇太后跟前美言几句, 但凡不抹黑就足够了。
怎么说呢,这阎王不好见, 小鬼更难缠。只能说陈归陋习,那哪都存在。宫廷之内当然也不例外。
人心皆私,这一个道理放诸四海亦然。
金粟宫里,贾祤不能去给皇太后侍疾。于是抄写经文就成必然。
这等经文抄好后呈送去长乐宫,这表面功夫的孝心也算尽到。
当然不光贾祤这般做,宫廷里的妃嫔们如今没谁得很着慈乐皇太后的青睐有嘉,于是每一位妃嫔们都如此的做法,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慈乐皇太后病了,各宫妃嫔请求侍疾,皇太后没有同意。
这消息当然瞒不过泰和宫的皇帝。于是李恒就亲自侍疾一回。
宋太后瞧见皇帝儿子亲自来一趟,还是体贴有嘉,侍奉汤药。
要说宋太后不感动,那怎么可能呢。
只能说儿媳妇再亲,族侄女再亲,亲孙子再亲,这还是亲不过儿子。
宋太后喝过汤药后,她的精神头不算太好。
宋太后勉强支持,她陪着皇帝说说话。宋太后说道:“哀家老了,如今生病也不过老毛病。这年岁大了,一切强求不得。”
“天子忙碌朝廷政务,你跟前全是大事,天天累得慌,也莫要在哀家跟前侍奉什么汤药。天子有孝心,哀家最清楚。你啊,你注意身子骨,哀家就最是欣慰。”宋太后的目光落在皇帝的脸庞上。
宋太后的眼中有回忆,她说起皇帝年幼之时的一点趣事。
此时的追忆,宋太后是有感而发。皇帝静静的听着,他没有打断皇太后的半分话语。
皇帝做了听众,宋太后回忆一番后。宋太后才又说道:“天子,象林郡王还是早早就藩吧。”
“至于宋氏,天子重罚便是。哀家不会有什么不舍得。宋氏之错,哀家也有因果。若不是哀家一直的偏袒,想必也不会把宋氏的心养大了。唉,哀家错了,却也不能一错再错。”宋太后的目光落在皇帝身上。
“早早让象林郡王去就藩,茂眺离开京都,宋氏如何罚,也便按着规矩来就是。”宋太后这一番讲出来,这是对于皇帝妥协。
不过求皇帝看在象林郡王的份上,至少等着这亲儿子离开后,再是给宋氏最后的审判。
宋太后不傻,从皇帝一些举动里,宋太后已经看懂一些东西。
“全依母后的意思。”李恒没有拒绝宋太后的哀求。
对于生母,李恒总会袒护几分。只能说哪怕是天家母子,这也还是母子。
对于李恒而言,他虽不喜母后的一些举动,但是他会默默的帮衬一些事情。
只要不关乎朝政上的大事,李恒不介意让母后顺心一点。
除非干系到朝堂的大政大略之时,李恒才不会手软。
就像皇次子的落幕,这是李恒替皇次子选的结局。
宋太后再不甘心,在皇帝心意定了后,宋太后也只能瞧着这一个结果。
象林郡王府。
李茂眺赖在京都不走,这当然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郡王妃金氏坐胎不稳,为着子嗣计较,这晚一点就藩也没什么。
金氏这一胎不稳,如今太医也确诊。
于是一拖而拖,这拖一拖时间也就慢慢过去。
就在李茂眺暗中有愤愤不平之火燃起。他继续赖在京都,暗中也有一些举动。
李恒这一位帝王知道,李恒只是默默的瞧着。
李茂眺在书房内,他跟幕僚在商议一些事情。
李茂眺看过舆图,对于在大夏皇朝疆域最南边的象林郡王就藩,他不甘心。
这南汉国的最南边,这简直就是荒蛮之地。
那里瘴气横行,李茂眺怎么甘心就藩。特别是跟他斗了一辈子的大哥李茂鼎一去就病没了。
李茂眺自己最清楚,他没有暗害这一位兄长的意思。
陆太医也真的就是李茂眺求来的名医。这等名医在身边,大哥李茂鼎还是死翘翘。
李茂眺不想去就藩。
“先生以为,本王就藩,本王诸皇弟里谁当为东宫新一任的储君?”李茂眺跟幕僚问道。
“皇上膝下尚有四位皇子,郡王为长,郡王就藩,蜀王为长。若依嫡长,当立蜀王。”幕僚回话道。
“可父皇宠爱金粟宫的贾贵妃。”李茂眺的目光落在皇宫方向。
“若有帝心圣宠,依郡王爷之言,楚王胜算最大。”幕僚态度恭敬的回话道。
能在象林郡王跟前当幕僚的,这当然出身不高。如果出身够好,早在朝廷里谋着差遣。
这自然是朝廷里没着落,这才会落到王府里当清客。
不过也得有本事,甭管嘴能说,还是得着哪家贵人的青睐与举荐。
这一位幕僚当初在李茂眺跟前没出头,前面能人太多。
如今能出头,纯粹就是李茂眺这一位象林郡王要就藩。有门路的,这时候跳船了。
这剩下来的当然就是没有门路,准备继续跟在李茂眺这一位郡王爷身边,后面吃一碗清客饭食。
李茂眺听过幕僚的话后,他轻轻点头。
李茂眺心底也清楚,下一任的储君之位,他在父皇心底失分。不外乎就是八弟又或者十一弟。
今年十一岁的皇八子李茂盼,又或者今年六岁的皇十一子李烨,这二人都是争储的希望。
皇八子蜀王的背后势力弱,但占一个长字。
皇十一子楚王的背后势力强,母族系勋贵里的门面随国公府。这占一个宠字。
至于说一个贵字,只要是皇子亲王,就没有不尊贵的道理。
立嫡立长,只要宏武帝膝下没有嫡子,那么这些皇子就全部庶出。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高贵哪里去。
李茂眺跟幕僚商议一番,他如今唯一的法子就继续赖在京都,看一看后面有没有转折的机会。
至于说其它法子,李茂眺还是觉得自己的势力太浅。
他想折腾,他也没机会。因为宏武帝不给机会。
皇帝一直拿捏住兵权,哪怕李茂眺上过战场,可他那时候的军功也是皇帝想给的。
皇帝收回兵权时,李茂眺这一位皇子来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皇子没有父皇给的机会,手头也没有半点兵权时,他的一腔报复就成为空谈。
在现实的残酷面前,那可谓是半分机会也不会有。
李茂眺望着自己的如今局面,他也只能叹息一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是李茂眺在象林郡王府里待着时。宫廷来内,皇帝亲自差遣了太医来。
皇帝旨意,让太医留在象林郡王府替郡王妃安胎。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一旦郡王妃安胎好,这就别赖在京都了,象林郡王一家子可以起程南下。
走水路也罢,走陆路也罢,凭着宗亲的规矩,这一路平平坦坦全是通途。
等着太医留下,皇帝的意思传导到李茂眺夫妻这里后。
李茂眺在太医给嫡妻开过太平方后,李茂眺心情很坏。
吃过安胎药的金氏也瞧出来夫君的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