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44节
这样的孩子,还是他们的小师弟小师叔,谁能不爱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说笑笑间不动声色望闻问切,一个个全都给李承乾薅了把脉,又上上下下检查个遍,确定没问题才作罢。
李承乾笑盈盈配合,任由他们动作完才问:“师父呢?”
“师父在后院内室,与李先生一处。”
李先生?李承乾眨眨眼,合着李淳风府上的人说他出门访友去了,访的就是师父这个友啊。
李承乾来到内室。果然见到孙思邈与李淳风对面而坐,休闲饮茶。
李承乾拱手拜礼:“我昏迷这阵子发生的事,抱春都已告诉我了。多谢师父与李先生出手助我。”
孙思邈与李淳风皆是一愣,对视一眼,转而笑盈盈看向李承乾:“小郎君这次醒来,似乎有点不一样了。”
李承乾轻轻一笑,没有反驳,他走过去,开口询问:“师父跟李先生知道袁师兄的联络方式吗?我想写信给袁师兄道歉。当初我说他是神棍,我……我还说了很多话。
“如今想来我当时过分了些,很是不该,我想跟他说句对不起,也想对他说句迟来的谢谢。我近日才知道,原来我一岁多时便有过梦魇,且持续数月,是他救了我。
“袁师兄是我的恩人,可我对他的态度却并不太好。是我的错。”
听闻此话,李淳风很是惊诧。孙思邈莞尔失笑:“看来这次入梦,小徒儿收获颇多。”
李承乾点点头,心情尤为复杂。
系统简介说它是高维生物。有它的存在,李承乾一直以为自己的梦境与现实是两个平行前进的不同时空。
他以为由于系统的特殊性,让他以系统为媒介获得了在两个时空交错的能力。而梦中历史上的大唐与眼下大唐的许多雷同性也属于平行世界的信息重叠,属于同样事物在某些支点的不同分流。
但这次入梦,他发现这种认知并不正确,或者说并不完全正确。
平行时空或许存在,却并非他以为的平行发展。他不是在两个世界穿梭长大。梦中的李明乐是他的过去,而梦魇里的“李承乾”也是他的过去。
他先是“李承乾”,再是李明乐,然后是如今。
这种情况与其说是时空交错重叠,不如说是他两次投胎的孟婆汤都掺了水。接连两次吃到孟婆的假冒伪劣产品,也是没谁了。这个发现对于在梦中接受了多年唯物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李承乾来说十分炸裂。
“师兄云游四海,居无定所,并未留下可靠的联络方式。小郎君不论是想道谢还是道歉,都可以留待日后。师兄归期不定,但总会有累了倦了想要停下来的时候。只是……”李淳风笑着望向李承乾,“小郎君如今还坚持当初的观点,不信命理之说吗?”
李承乾顿住,低眉思索了一瞬,扬起笑脸坚定回答:“不信。”
李淳风眉眼上挑,颇感讶异。他明明已经探寻到了命运的因果关联,摸到了玄门的内里,为何仍旧不信呢?
李承乾言道:“李先生误会了,不管之前还是现在,我说不信命理,都非是不信它存在的可能性,而是指不论其是否真实存在,都当它不存在,不去纠结,不予理会,不被困扰。”
这是梦中父母告诉他的。梦里他经历梦魇之后,父母放下工作,陪了他许久,跟他说了许多。
梦中世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一种为玄学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科学。所有的非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若有暂时无法解释的,那也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科学没有达到相对的高度,或许千百年后,我们终将迎来答案。
父亲是农业科学家,是后一种观点的支持者。但他从没有全盘否定过第一种观点存在的可能性。不是他有多信这种观点,而是他秉持着“万事皆有可能”的原则。
而他的观念他的教导也深深影响着李承乾。
父亲说,若真有宿命因果,轮回转世。我们或许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故事,如同其他许多的寓言故事一样。我们可以从中学会一些东西,获得一些道理,以此为镜。但绝不能去相信,更不能将它放入心底,正如我们从不会把一则普通的寓言故事放入心底一样。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淳风,继续道:“当你相信命理,将它放进心里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成为了命运的信徒,从而成为它的俘虏、它的奴隶、它的傀儡。你此后所有的决定都会不自觉去想,这么做会否改变自己的命运。
“你会被命运所支配,从而影响你的规划。你此后的人生走向何方,将不再是你主导,而是命运推动你的结果。所以我不信它,我更信我自己。
“我要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我要我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出自我的真心,而非是为了顺应命理或者躲避命理;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不是一辈子都在迎合好的命理或者避免不好的命理。
“比起命理说我会如何,我更在意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决定,尊重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哪怕这么做最后的结果并不一定好,但至少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是我自己走出的每一步。”
李承乾眼睛微眯,嘴角上扬。
他约莫明白自己就是“李承乾”,却并不认为自己仍旧会成为“李承乾”,更不觉得阿娘还是那个阿娘,阿耶还是那个阿娘,甚至青雀还是那个青雀。
他会像父亲教导的那样,将“李承乾”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与梦中他听过的千千万万的寓言故事一般,无甚差别。
从前他怎么活,往后他还会怎么活。他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坚守初心。
便是……便是日后出现某种变故,他与青雀仍旧走向梦魇的结局,那又怎样呢?
至少这是他的人生,是他自己走出来的人生,而不是被梦魇裹挟,被命运支配的结果。
孙思邈与李淳风听懂了。不信不是否认存在,而是一种态度。孙思邈欣慰大笑,李淳风勾起嘴角:“挺好。小郎君果然还是小郎君啊。”
李承乾扬眉。那当然了。
他就是他,或许他曾是“李承乾”,或许他也曾是李明乐。但他又都不是他们。他不是“李承乾”可以替代,也不是李明乐可是替代。他是世上唯一,绝无仅有。
这是他新的人生,全新的开始。
李承乾起身对二人拱手再拜再谢,然后笑着走出去,迎面撞上七师姐。
“小师弟与师父叙完话了?”
“嗯。听闻师姐这月不曾入宫给阿娘请平安脉?”
这话是有前提的。自这些师兄师姐到来,还知道两位师姐都专长女子之症后,李承乾便请两位师姐轮流入宫为长孙氏请脉,每月至少一次。而每次的看诊脉案,师姐都有详细记录。
按照师姐所说,阿娘身体略有亏损,但并不严重,悉心调养自可恢复,不必过于在意。
事关阿娘身体,他不觉得在有大国手一般的师父以及这么多师兄师姐师侄的前提下,阿娘还会早逝。他不会因为梦中的事情去困扰自身,但他也不会为了标榜自己不被困扰,就故意不理不睬。
阿娘的脉案,他从前就委托了师姐,如今会继续委托。从前就有时常问询,如今仍旧会问询。
“前些时日小师弟昏迷,皇后日夜照看,师父怕她面色不好,恐她伤身,为其把过脉了,也更改了太医署的药膳疗养方子。师父回来后与我和五师姐交待过,我们都记录在案呢。小师弟放心。”
李承乾一顿,立时问:“阿娘照顾我多日,可有碍吗?”
“有师父在呢,自是无碍的。非但如此,看目前的情况,皇后已然调养得差不多了。说不定过阵子就能让小师弟如愿,多个弟弟妹妹呢。”
李承乾愣了片刻。弟弟妹妹啊。
曾经他想要弟弟,想要雉奴出现,是想多一个替补。但现在,他觉得似乎不重要了。
在星幕中看到的一切,长安百姓为他所做的努力,那些祈福的话语,一字一句刻印在他的心里。他恍然明白,太子不只是一个位子。
他割舍不下与百姓的牵绊,不忍有负对他们的承诺,更无法抛却自己的设想与理念。他想把自己的那些希望播种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他扬起脸笑看七师姐:“弟弟妹妹随缘就好。关键不在我想不想要,而在于阿娘想不想要。”
七师姐一愣,随即莞尔:“小师弟长大了呢。”
李承乾点头。他知道他成长了,他还会继续成长。
轰!
突然一声大响,宛如天降巨雷,又宛如地龙翻身,脚下大地为之震动。
李承乾一个踉跄,啪叽,摔在地上,还没回过神来,但见与他一起摔倒的七师姐快速爬起来,满是无奈翻了个白眼:“大师兄又炸炉了。”
李承乾:!!!
第99章 父子交心。
药庄的人全被惊住了, 纷纷朝声响处而去。
李承乾赶到之时,但见屋室房顶坍塌,门窗掉落, 室内更是狼藉一片。大师兄与小师侄站在其中,浑身脏污,一个额头流着血, 一个手臂被砸伤, 凄凄惨惨。
孙思邈表情严肃:“说了多少次, 小心小心,你怎么就记不住。”
小弟子缩了缩脖子:“师祖,这回不是师父。是……是我。我不小心加多了硝石。”
孙思邈瞪了他一眼,继续骂大师兄:“徒弟失误也是你的错,你不是在旁边看着吗?看着也能失误,不是你的错,谁的错?”
大师兄低着头不说话, 等孙思邈骂完了,才舔着脸认错赔罪。师兄师姐纷纷出来打圆场, 孙思邈勉强作罢。生气归生气, 但到底是自己的徒子徒孙,终归是疼惜的。待训斥完毕, 又让人取来药箱亲自给二人诊治上药。
李承乾蹲在炸毁的丹炉边, 沉默不语。
大师兄承袭的是师父的丹道,这点他清楚。最开始他以为是电视剧那种,类似徐福江充的存在, 后来才知道不是,大师兄学的是正经丹药,以药为主, 能治病救人的。
李承乾也听说过大师兄偶会炸炉,但亲身体会还是第一回 。从前他没觉得如何,但现在他仔细想想,梦里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似乎最初就是道士炼丹时发现的,甚至梦里制作火药的方法是师父发明的!
李承乾双眼大亮,腾一下跑过去:“丹炉会炸是因为放多了硝石?”
大师兄没察觉他的心思,眼皮都没抬,点点头:“是啊。”
“那是不是可以尝试着调整比例,让爆炸的威力再大些;或者尝试用什么方法,让它会炸却又不会马上炸,可以存留下来,等待合适的机会引爆?”
大师兄顿住。
孙思邈大惊:“你是想有目的地去制造此等武器。”
“武器?”大师兄睁大眼睛,看向被炸毁的丹炉,转而不可置信般看向李承乾,“你你你……不过就是炸了一炉药,你是怎么想到这上头来的?”
李承乾有点懵,这话说的。这都炸了,不是很自然想到火药爆炸?还要怎么想?
大师兄哑然,尴尬摸了摸鼻子,他觉得他就想不到,他只想到自己这炉丹药废了。啧。
他瞄了孙思邈一眼,咳嗽一声,又说:“你可知道若这种东西做出来会有何种后果?”
李承乾愣了片刻,恍惚明白过来:“大师兄是担心此物威力远胜刀兵,一旦出世,会引得生灵涂炭?”
大师兄以沉默回应。
李承乾指了指炸废的丹炉:“请问师兄,此等炼炉之法取自何处?可是自创?”
“不是。此是魏晋《正统道藏》所书十六水法,天下诸多从道人士都如此炼丹。”
“那除师兄外,可还有旁人炸炉?”
大师兄轻笑:“自然。是否炸炉主要在于硝石的用量,稍有不慎便会出错。因而炸炉之事常有。”
“既然炸炉之事常有,那么耳闻或眼观炸炉之事者也常有。师兄以为世间唯有我会想到以此为器吗?”
大师兄顿住,这显然不可能。他想不到是因为他的心思全放在丹药上,旁人可不会如此。今日李承乾能想到,他日自然也有别人能想到。
“既然总归有人会想到,我们为什么不做那个想在前头的呢?”李承乾勾唇,“还是大师兄觉得阿耶是好大喜功之辈?”
大师兄愣愣闭嘴。这话有指摘圣人之嫌,让他怎么答?
“阿耶不是。阿耶征战良多,戎马十余年,是因为天下有战事需要他征伐,而非他想要征伐。若江山稳固,海晏河清,阿耶又何需起战事?师兄,阿耶不是不顾百姓死活,只求自身**的帝王。”
大师兄轻笑点头。他知道,当今圣人不是,而太子亦不会是。
“师兄觉得此器若成,远胜刀兵。可曾想过世间第一件刀兵利刃出世之时是何等情况?孟子里有一篇《寡人之于国也》,里头说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可这真的是兵器之过吗?不是,是人患。兵器没有错,它落在坏人的手里是行恶的工具,落在好人的手里亦是自卫与救人的资本。我只是想用它守护大唐。
“如今的大唐看似祥和,却仍有内忧外患。我知道若想要大唐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必须将这些忧患去除。我不希望突厥二十万大军兵临渭水,危及京师的场面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