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章

  这并非那种怪虫呈现出来的颜色,而是一种特殊的紫红色,并且表面透出一抹并不光滑的光泽。
  “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吴良的眉头不由蹙得更紧。
  瓬人军众人脸上的疑色更是越发深重,他们虽然不清楚吴良看到了什么,但从吴良的表情中依旧可以看出此事必定非同小可!
  ……
  在众人的强势围观之下,吴良利用小刷子与铜匕首小心翼翼的剥开了一小块尖角外层包裹的那层铜锈。
  里面的紫红色物质终于呈现在了眼前。
  那当然不是怪虫,吴良稍微辨认了一下便立刻认出了眼前的事物,随即面露震惊之色:“单质铜?!”
  “公子,何为单质铜?”
  于吉不知何时,已经壮着胆子凑到了吴良身后,听到这个名词之后忍不住插嘴问道。
  “?”
  瓬人军众人自然也听不到这个名词,见于吉已经问出了这个问题,于是立刻竖起耳朵等带着吴良的解释。
  吴良片刻之后才回过神来,却并未收起脸上的震惊之色,只是尽量通俗的向众人解释道:“就是纯度极高的铜,里面几乎不含任何杂质,也不像青铜一般混入其他的金属增加硬度,这样的铜通常呈紫红色,并且拥有极好的延展性,因此我方才轻轻扭动便能将其掰弯。”
  自然界中便有天然形成的“自然铜”。
  这种铜的主要成分便是单质铜,同样具有吴良所说的那些特质,不过“自然铜”中必不可少的会混入一些杂质,甚至包含少量的铁、银或是金等元素,再加上氧化的原因,通常不会呈现如此纯粹的紫红色。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时代便没有纯度极高的单质铜。
  事实上天朝的炼铜技术早在夏商时期便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以火炼法便可提炼出这样的单质铜,只是为了实现实用性,才在其中混入铅、锡等金属制成质地坚硬稳固的合金,用来制造兵器或日常使用的铜器。
  而再到现在的汉朝,虽然铜在多个的领域已经被逐渐被更加实用的铁取代,但铜依旧是不可或缺的金属,乃是铸造钱币、礼器、器皿等物的主要材料。
  只是铸造这些铜器同样不会直接使用单质铜,还是要在使用火炼法提炼出单质铜之后再混入其他的金属将其制成质地坚硬的青铜合金。
  所以,瓬人军众人肯定听得懂吴良的解释。
  而吴良此刻震惊的原因则是,种种迹象表明这地方应该是一处上古时期的遗迹,而且极有可能与九黎国有关。
  虽然历史记载中提到九黎国早在这时便掌握了铜的使用方法,并且说他们据此制造出了远超于黄帝、炎帝部落的金属兵器,在战争中占据着极大的装备优势,但九黎国当时的技术真有能力提炼出如此纯度的单质铜么?
  吴良对此表示怀疑。
  因为至少后世考古界在查阅许多相关的历史文献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当初九黎国虽然掌握了铜的使用方法,并制造出了最早的金属兵器,但他们的铜主要是来一些来自富铜地区天然形成的“自然铜”,而并非自己使用提炼技术从铜矿中提取出来的铜。
  另外一些相关的史实也可以左证。
  比如当黄帝击败蚩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铜器也并未得到普及,试想倘若九黎国果真掌握了炼铜的工艺,这可是战略级别的技术,黄帝又怎会不将其牢牢抓在手中呢?
  除非黄帝还有别的心思,比如彻底垄断从九黎国得来的炼铜技术,只用这种技术来武装自己的军队,从而对治下的各个部族形成压制性的优势,进一步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
  但这种说法也不太说得通。
  因为天朝最早的相关青铜器的记载只到尧舜时期,而后世发现的青铜文物也都在这之后,就算黄帝若是掌握了这项技术,哪怕实施了技术垄断的策略,他与自己的嫡系部族总归也是会留下一些铜器的吧?
  而事实则是,那个时期发现的文物还全都是陶器与骨器……
  至少在吴良穿越之前,后世考古界通过目前已知的发现普遍认为,大禹建立的夏王朝才是青铜冶炼技术的萌生期,而在那之前就算有利用铜的记载,也都是天然形成的自然铜。
  不过说起大禹和夏王朝来……
  “宓儿,相传禹帝将天下划为九州,命各州献上青铜铸造九鼎,据你所知这件事是否真实发生过?”
  吴良回头看向甄宓这个亲历者问道。
  “铸造九鼎的启儿,与文命并无关系。”
  甄宓低垂着眼眸,神色澹然的道。
  她口中的启儿自然是夏启,也就是涂山女娇与大禹的儿子,如果不算大禹退位之后出现的夺位之争与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的经过,他便可以算是第二任夏王。
  “那么你可说得清楚当时的炼铜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吴良接着又问。
  “说起这个嘛……”
  甄宓回忆着说道,“这方面的技术妾身不是太懂,不过那时铜的产量还十分低下,因此比如今的黄金还要珍贵,另外据妾身所知,当年启儿铸造九鼎所用的铜,乃是合九州贡献之铜才好不容易拼凑出来的,最后就只铸出了那么一个大鼎而已。”
  “一个大鼎?不是九个鼎么?”
  吴良面露疑色,但率先发出这个疑问的人却是于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