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把弘治皇帝当猴耍还没有什么,弘治皇帝是个老好人,以前的仇人都可以原谅,这区区隐瞒更不算什么了。
  真正让弘治皇帝震怒的是现在北方三省的灾情越来越严重,朝廷急需粮食来赈灾,这赈灾一旦不及时,到时候必定会烽烟四起,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当中肯定会涌现出无数的陈胜吴广、朱重八之流的。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事情就已经不仅仅是灾荒的问题了,农民起义一旦蔓延开来,那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才是弘治皇帝震怒的原因,也是他现在最担心的事情,而且他一向爱民如子,体恤民间疾苦,深知在饥荒之中如果没有及时赈灾的话,必然会饿殍满地,还不知道会出现多少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谢迁,这各地的粮仓是你去清查的,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山东的德州仓和临清仓是四大粮仓之一,是重点清查的粮仓,朕记得你当时说这两大仓库粮食堆积如山,现在却是又跟朕说,两大粮仓空空如也,剩下的粮食还不到你汇报时的五分之一。”
  弘治皇帝看着跪倒在地的谢迁,整个人犹如愤怒无比的狮子,本来他一向对内阁三个阁老都是敬重有加的,但是现在直呼谢迁其名,显然是怒到了极点。
  “臣……臣也不知道。”
  “当初臣奉旨清查粮仓,德州仓和临清仓我是亲自去盘查的,确实是堆积如山,至于现在这些粮食为何不见,臣也不知道。”
  谢迁也觉得自己很冤枉啊,因为他清查粮仓的时候确实是查的很清楚,两大粮仓粮食充足,确实是足够应对眼下的饥荒,其它各地的粮仓,他也是去清查过的,虽然有些粮仓有所不足,但大部分的粮仓都是装满了粮食。
  现在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这个锅他是背定了。
  “确实是堆积如山?”
  “那这些粮食都飞了?还是被什么给吃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谢迁,声音很大,以至于整个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现在一句不知道就想要应付朕,你觉得可能吗?”
  弘治皇帝来回的走动,脑海中急速的思索起来,吸口气平复下自己的心情说道:“朕给你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这事情还是由你去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是,罪臣遵旨。”
  谢迁一听,顿时就如释重负,只要还有将功赎罪的机会就好,不然这一次,这一关是真的很难过了,搞不好这头顶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
  第174章 我明白了
  弘治皇帝发了一阵怒火之后,很快也是恢复了冷静,他一向温文尔雅,也是深知发火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想了想又是对刘健等人说道:“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
  “陛下,粮仓粮食的事情可以慢慢查,但是灾民饥饿的问题却是无法在拖延下去,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筹集粮食用来赈灾。”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自然是第一个站立出来,他清楚现在的关键不是粮食为什么不见了,而是如何弄到粮食来赈灾,让灾民能够吃饱肚子,挺过这个难关。
  “刘公所言甚是,现在的重点就是如何筹集粮食赈灾,以臣之见,应当火速令南方各省运粮北上。”
  李东阳也是立刻跟着说道,但想了想又是补充说道:“南方各省运粮到北方,即便是从最近的河南、安徽,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除了漕运运输量较大之外,其它地区交通不便,运粮有限,花费也会更大。”
  “所以在南方粮食运来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我们必须要再想办法筹集到粮食用来赈灾。”
  听到李东阳的话,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点点头,南方是有粮,但是却很难运到北方来,能够运粮支援北方的也只有湖广、苏杭、江西这鱼米之乡,像四川虽然是天府之地,可是四川的粮食根本就运不出来,因为出川的道路实在是太崎岖了。
  “向哪里才能够筹集到足够一个月时间的粮食?”
  弘治皇帝皱起了眉头,脑海中急速的思索起来,又问道。
  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一听,顿时一个个也都愁眉苦脸的沉思起来,但一个个却又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灾荒年代,粮食极其的金贵,除了朝廷官仓里面的粮食之外,其他人很少有多少剩余的粮食,一时之间,这些朝堂诸公竟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乾宁宫。
  刚刚从天津这边回来的朱厚照正在向张皇后讲述天津这边的所见所闻。
  “母后,你是没有看到,那出海捕鱼的海船一回来,一船就带回来几万斤海鱼,各种各样的海鱼,其中有些鱼足足有几百斤重呢,需要五六个人一起抬才能够抬得动。”
  “我让人带回来一些海鱼,已经吩咐厨房这边做给母后您尝一尝,老刘说了,这海鱼比河鱼更营养,特别是这大黄鱼,肉质极其鲜美,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对母后您这个年纪的人有很不错的美容、养生功能,母后您一定要多吃一点。”
  “好,好,我一定多吃一点,你父皇也真的,把你派去天津吃苦受累的,你看看,你都瘦了。”
  张皇后听到儿子给自己带了海鱼回来,自然是非常高兴,这有段时间没有见到朱厚照,对弘治皇帝也是颇有抱怨。
  “我在天津这边天天吃好喝好,哪里有吃苦受累,真正吃苦受累的是那些饥民,母后你是没有看到哦,那些饥民连树皮都吃光了,刚刚长出来的草都不见了,连土都吃,一个个肚子涨的跟十月怀胎的孕妇一般,饿两眼放光,皮包骨头,那才叫真正的苦,我这次算是亲眼见识了一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