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他们怎么不去抢?”一众代表都愤愤不平,对这种贪得无厌的想法非常愤慨。
  “尼诺,不仅仅是荷兰的问题,你如果发一封电报去越南,就会发现越南当地的反抗者也是这么想的,这一点也不难求证。”艾伦威尔逊看向尼诺贝特朗,随后面色一肃道,“大英帝国在英属印度面对的问题,法国会碰到,荷兰也会碰到,这就是本次会议的目的。英国愿意分享一些经验教训,防止列位的祖国犯下同样的错误。毕竟殖民地体系涉及到我们在座的多数国家。”
  如果说法国和荷兰在什么地方,比英国轻松的话,除了印度面积和人口过大之外。还殖民地反抗的领导人,没有这么难对付。
  艾伦威尔逊并不是瞧不起印尼和越南的领导人,他们真的比不上尼赫鲁。印度的力量比越南和印尼强很多没错,和一样大英帝国也比法国和荷兰强许多。
  而且不同于印尼和越南,印度是一个原生态文明,历史负担很重,就如同很多王朝末年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一样,可最终那些有识之士什么也做不了。
  尼赫鲁接手的印度,就相当于一个从来没有改朝换代的文化国家,从婆罗门教开始出现的毛病,一直积累到现在。
  甘地不过是一个想让印度成为大农场的圣人而已,尼赫鲁从一开始就对大规模工业化有极强兴趣,尼赫鲁扛着甘地的反对,强力推行苏联模式的迅速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强调现代化和重工业,规划大规模农业现代化,兴修大规模农业灌溉设施。
  尼赫鲁认为印度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尼赫鲁这个定义对印度影响深远,他进行了对印度的一系列的构造。
  包括印度的宗教自由,法律平等,废除贱民制度,社会主义国有化,混合经济,进口替代战略,并且对钢铁,煤炭,电力这种国家战略性行业进行保护和补贴。
  印度本身级其分散,这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来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真正有点难度的社会改革,也就是个宗法制,宗法制能和种姓制度相比么?
  对于印度的各大宗教,尼赫鲁的评价是,“我不想以宗教为避难所,我宁愿冒着惊涛骇浪的风险。对于来世和死后的情形,我也不感兴趣,今生的问题已经使我足够忙了。传统中国的观点,基本上属于道德层面,而不是宗教的,或者带点宗教怀疑色彩,这种观点对我很有吸引力。”
  尼赫鲁之所以一直容忍印共,主要也是因为他判断印共无法对国大党形成冲击。
  “印共不了解农村,跟农村也很少联系,产业工人虽然重要,可是跟农民比,他们就得退让一步,因为印度今天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另外一方面,国大党的工作人员广泛散布于农村中,在通常情况下,国大党必然发展成为一个广泛的农民组织,农民在实现他们当前的目标后,很少是革命的,”
  可尼赫鲁对印度的认识这么深刻,甚至就如同一个中国人看印度的缺点那样深刻,也改变不了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是一个各地自行其是的松散国家。
  尼赫鲁的自传当中,有对印度根深蒂固缺点的充分认识,可印度的环境就是那样。种姓制度存在了几千年,有超过十分之一人口信仰另外一个宗教。如果不是巴基斯坦独立,那就是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印度独立这一仗,在历史上尼赫鲁带着国大党和大英帝国打了一个平手。
  就算是现在艾伦威尔逊又多埋了不少地雷,但也不敢肯定就能把尼赫鲁摆平。
  说不定只是多让尼赫鲁辛苦几年,最后一样能够让印度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
  有时候艾伦威尔逊都想要上帝,用莫迪老仙把尼赫鲁替换,这样谁也不能阻止他把印度大卸八块了,这个年代的尼赫鲁,实在是过于难对付了一些。
  至于后来阿尔曼德提及了荷兰对当地反抗势力的镇压,艾伦威尔逊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绝对不能说这些追求独立的人是民族主义者。
  艾伦威尔逊则催促最好是尽快,马上让荷兰军队转变想法,“不管是什么种族,什么信仰,荷兰军队在镇压之后全部认定为印尼共的反抗,我们绝对不承认民族主义者。只有苏联的跟班。如果定义为民族主义者,美国人不会过多的反感。定义为苏联的附庸就不一样了。”
  “我打一个比方,如果美国最终判断印尼成为苏联盟国的可能性不大,要求荷兰让东印度群岛独立,让印尼成为一个国家。荷兰怎么办?”
  面对艾伦威尔逊的提问,阿尔曼德想了一下道,“如果我们不同意?”
  “将荷兰踢出本次的欧洲重建计划之外。”艾伦威尔逊想都不想的说道,“一旦美国威胁终止援助,荷兰是松手还是不松手?所以处理一个,就扣上一个印尼共的帽子,荷属东印尼的反抗者没有民族主义者,全部说成是苏联的附庸,就算是造假,也要盯着印尼共造。何况印尼共本身就强大,也不算冤枉他们。”
  见到阿德尔曼沉默,艾伦威尔逊歪着头道,“这其实也是英国和法国面对的问题,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倒是不用过于激动,以你们两国目前的政府状态,援助不说完全没有,也可以基本上说是没有。”
  “西班牙方面,目前墨西哥新总统上台,一改之前的反美,而是集中力道攻击西班牙。相信你们是一清二楚的。”艾伦威尔逊长叹一声道,“学美国嘛,美国现在想要接收英法两国手中的世界秩序,墨西哥就有样学样,找上了西班牙,要做拉丁美洲西语世界的领导者,所以现在西班牙的处境,我们不是没法理解,甚至感同身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