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郭子仪又指出,如今的局势和上一次史思明投降的局势不同了。
  如今朝廷大军已经推进到了相州,平卢和范阳都已经易帜,中原地区的叛乱都已经平定了,这场平叛战争已经奠定胜局了。
  这时候接受史思明的投降,不等于功亏一篑了吗?
  可是郭子仪的奏章还没送到朝廷,长安已经为史思明送上降表欢呼雀跃了。
  盖因这一次史思明的降表非常的恭顺,他首先表示了自己的罪业,愿意从相州撤军返回太原,以后专心为朝廷戍守北方。
  同时史思明还恭顺的表示,愿意撤去河东藩镇,自己只担任河东军的兵马使,请朝廷派遣官吏来管理河东。
  这一次史思明的降表写的非常的谦卑,开出的条件也让朝廷动心了。
  对于朝廷来说,一直都存在北方疆防的困扰。
  朝廷需要北方疆防,安禄山就是靠着东北疆防起家的。
  朝廷需要北部疆防,可是北部疆防如果都由朝廷的直属军队来承担,那要花费太多的财力和武力。
  节度使这个职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朝廷通过将一部分地区的税收和人事权承包出去,让节度使承担起北部疆防的任务,这是经济上最优的选择。
  但是节度使又会产生藩镇坐大的问题,又会威胁朝廷的安全,所以这是两难的选择。
  如今史思明请降,这就有了一个新的选择。
  朝廷可以向河东委派官吏,将政务抓在手上,而戴罪立功的史思明一定能够承担起北部疆防的任务,至少朝廷在这几年内可以不用为北部疆防发愁。
  这对于大唐的君臣来说,都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选项。
  长安的情报送到了李倓的案上,李倓将史思明请降的消息递给李泌,李泌摇头说道:
  “这不过是史思明的缓兵之计,不过以臣对陛下的了解,恐怕还是会中计。”
  李倓也点头说道:
  “史思明这封降表写的极好,正好挠到了父皇的心上,满朝诸公恐怕也不想要继续打下去了。”
  李泌叹息一声说道:
  “大唐的问题就在于,大家都想将问题留给后人解决。”
  “相信后人的智慧嘛,比起彻底解决问题,做一个裱糊匠更轻松一些。”
  李倓正色说道:“不过这一次可不能再由得父皇随心所欲了,朝廷为了安史之乱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这么多将士浴血牺牲,又怎么能换得这样一个结果。”
  “我要向父皇上书,反对史思明请降,一定要彻底剿灭河东之乱才行!”
  第六百七十八章 震动朝野
  七月初,长安下了大雨。
  雨水从大明宫的屋檐上汇聚成柱,落在了宫墙脚下的排水沟里。
  穆荣正带领着太监们疏通堵塞的排水沟。
  其实这种粗活已经不需要他这个皇帝身边的得宠大太监来做了,但是穆荣只是想要离开御书房那压抑的氛围。
  长安百姓对于这场大雨是非常渴望的,从七月长安已经变得热起来,一场清凉的大雨下下来,总算是驱散了一些暑气。
  “新鲜出炉的《长安日报》!”
  国子监前的广场上,小童正在叫卖最新的《长安日报》,这里是报纸最畅销的地方,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长安孤儿从报社的分发点拿到报纸,然后扛到国子监前贩卖。
  而国子监内的监生们,也会在早上出门吃东西的时候随手买上一份报纸。
  国子监祭酒颜真卿看着这些头戴兜里,将报纸小心的藏在蓑衣中的孤儿,心中生出一丝不忍,他掏出几枚乾元重宝,就要将小童手里的报纸全部买下。
  这个卖报童先是狂喜,但是很快看到了颜真卿手中的乾元重宝后脸色一变,然后开始狂甩脑袋。
  颜真卿这才反应过来,这些日子乾元重宝又贬值了,这点钱根本不够买下小童手里的报纸。
  颜真卿又多给了几枚,这小童才喜笑颜开起来,将怀里的报纸全部递给颜真卿,然后欢快的离开了。
  颜真卿夹着报纸,来到了他在国子监的公署中。
  《长安日报》从一开始只是转发邸报消息,到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时政、科普、商业、历史、小说版块,已经逐渐成为长安读书人都会购买的日常用品了。
  不过颜真卿并不喜欢这种喜欢夸大标题的报纸,在他看来报纸只会煽动情绪,对于国家一点益处都没有。
  放下报纸之后,头条果然是史思明议和的事情。
  史思明议和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长安就发生了一场政坛地震。
  随着郭子仪的奏章送到长安,这场地震的动荡就更大了。
  宰相裴冕,苗晋卿,张镐明确表示朝廷应该拒绝史思明投降,应该听从前线大将郭子仪的建议,再加一把劲,彻底消灭掉河东的反叛势力。
  而剩余的宰相崔涣、李麟、李岘则表示朝廷应该接受史思明的投降,尽快结束河东的战事,朝廷和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
  三票对三票,崔光远选择弃权。
  政事堂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朝廷其他衙门更是吵成了一锅粥。
  颜真卿所在的国子监从月底到七月初,就发生了超过十场武斗,都是持有不同观点的监生,因为政见不同打起来的。
  听说御史台也发生了几场武斗,但是被御史中丞压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