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315节
眼皮稍稍眯起,刘承祐表情归于严重,说:“朕现在迟疑的是,秦凤四州本为此战的最初目标,如今既定目标即将实现,接下来,是否挥师南下,进取兴元府!”
“陛下,臣附此议!”言罢,郭荣当即起身,两眼越发有神,说:“自古以来,汉中乃川蜀门户,蜀拥之则足以拒北。今孟蜀经凤州大败,军情大沮,正与我军长驱直入的机会。汉中归于我朝,大军可伺望蜀中,而孟蜀再难苟安于两川!”
显然,郭荣想要西南大军马不停蹄地进取成、阶,全取四州,真正急切所求者,还是在蜀兴元府,在汉中。
“郭枢相此议太过操切!不足取!凤州虽则大捷,然秦陇未复,岂奢望蜀?”宰相李涛起身,说道,又看向刘承祐:“陛下,臣不得不老生常谈,入蜀道路艰难,转运不便,再者前方鏖战已久,将士疲敝,征夫念家,朝廷也当体恤下情。另外,寒冬将至,不利作战,何况于劳师远征,不如与将士以休整。国内黄河水患,始终难以得到改善……”
“李相之言,郭某不敢苟同。你只看到了些许困阻,却没看到拿下兴元府的利处,这关乎于灭蜀,关乎大汉一统天下的大略。岂能因些许难处,就畏阻不前?”郭荣顿时出言反驳,与之争执。
“郭枢相年轻气盛,急功近利!”李涛也不客气,拱手向刘承祐;“陛下,还请慎重考虑,不可图一时之快!”
“好了!”见二者要吵起来的样子,刘承祐终于出言制止:“二卿之言,各有其理。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拿下秦凤,全取四州后,再图后进!”
从皇帝的态度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偏向,李涛稍懈,郭荣锁眉。不过,少作沉吟,刘承祐又朝郭荣吩咐着:“军情司,接下来当活跃些了,加大对蜀国国内军情,尤其是兴元府等地戍防御备的刺探!”
“是!”郭荣眉色微扬,应道。
“朕每有决议,群臣之中,文武之间,多有异见,争执不断,有的时候,也确是令朕苦恼!”待众臣退下后,刘承祐走到秦凤地图前,谈及李、郭之间的争议,不由说道。
赵普闻叹,淡定应道:“臣僚们所思,考虑不同,依据不一,是以意见常有相左。陛下为明主,兼听群议,只需清神明目,采其效用之策以执行!”
“这些道理,朕也知道,只是想要明断事务,殊为不易啊!”感慨了一句,刘承祐问赵普:“你觉得,取秦凤后,当罢兵休整,巩固胜利果实,还是趁机南进,夺取汉中之地?”
“如李、郭二相之言,各有利弊。”赵普说。
“朕不想听你这不偏不倚,无用之言!”刘承祐挥了手。
见状,赵普先是一礼,而后从容叙来:“自大汉立国以来,汉蜀相互征伐,至今三次大战,每战都是大汉取得最后的胜利。三次大战下来,蜀国前后损兵已逾十万,且多为蜀中精悍能战之卒。
既知,为御备大汉兵锋,蜀国禁军,泰半都调往北面戍防。即便孟蜀丁口众多,民殷国富,也难以承受如此重创。
到如今,以孟蜀国内残存的军力,岂能阻我大汉虎师。只要陛下定决心,想要拿下兴元府,不会太过困难。至于李相公所虑辎重转运艰难,因粮于敌即可!”
“看来,你也是赞同继续南进了!”闻其论,刘承祐脸上露出了笑容。
“臣以为,大军休整,当在夺取汉中之后!”赵普拜道。
稍作沉吟,赵普又说:“有一点,陛下需要提前考虑到!”
“说!”刘承祐转身看着他。
赵普:“秦凤四州,本为中原属地,取之有名有理有据,汉中及两川则不然!孟氏父子,入川近三十年,孟昶则治蜀二十载,使之承平至此,民心多有仰聚。
陛下欲平蜀,虽为天下大计,削平诸国,结束乱世。但蜀国小民不会理解,在他们看来,大汉是入寇,大兵过境,灾祸必起,破坏其安宁生活……”
“你这是在告诫朕,要注意蜀中民心?”刘承祐问,随即摇摇头:“如你所说,孟昶施恩蜀民二十年,朕执利剑,起刀兵,如何能与之争取民意?民心,固然可贵,但也是灭蜀之后的事情了!”
“陛下见识超群!”吹了一句,赵普又道:“蜀中承平,不过以山岭交通塞绝,无扰于中原乱世,是故孟昶可借蜀中膏腴之地,发展富庶。至于蜀主孟昶施恩于川民者,不过宽政少征罢了。
然从近来成都传回的消息可知,孟昶已有怠政迹,而蜀国承平多年,也是弊政横生。其贵族、官吏、豪强,奢侈糜烂,侵占土地,敛聚成风,而孟昶不能止……”
“你说了这么多,何意?”刘承祐问赵普。
“臣以为,秦凤大战后,蜀国国力大削,为却我朝,孟蜀难免倾力以加强武备。陛下取汉中之地后,如若宽其一年半载,与其征兵、征粮、征钱的机会。以孟蜀政局国情,兵马钱粮何所出,只蜀中小民罢了,那些坐拥财富的贵族、官吏、富商,只怕没有毁家纾难的义气。如此,用不了多长时间,蜀中民情必困!”
赵普着眼处,却是有些出奇,刘承祐也再度另眼相看。恍然所思过后,说:“你这话,若是让郭荣听了,又要急了!这是给蜀国,喘息之机啊!”
“陛下,臣以为,蜀国精锐已丧,往后的战略,当不只在军争。在攻伐之道,靠着大汉强兵,攻城拔寨克关,打到成都灭蜀,都不会更艰难了。难的是,如何收蜀民之心。是故,臣以为,平蜀之前,莫若先乱蜀!”
“乱蜀?”听赵普之言,刘承祐顿时来了兴趣,好奇地看着他。
第263章 纵论天下
“两年前东河村之战后,陛下采取疲蜀之策,陈兵边境,整军经武,诱孟蜀劳师动众而出,钱粮、军械翻山越岭而来。凤州鏖兵前后,于我朝耗费不小,于孟蜀则倍之,今一战而破之,完全达成最初目标!”注意着皇帝眼中的兴趣之色,赵普稍微组织了下语言,缓缓道来:
“孟蜀从前闭锁于川中,绝外扰,修内政,是自给自足,士民得安。如今,明主出世,大汉雄起于中原,其国门一开,再难保当年之安。臣所以言乱蜀者,其意就是在其安定平衡被打破之后,采取手段,加剧其国内军政混乱,推动其人心离丧。
届时再发兵南下,就是师出有名,拯溺百姓于水火。待灭蜀之后,再行治蜀,略施善政,如此收拾蜀人心,也将容易些……”
“先乱蜀,后灭蜀,再治蜀!”刘承祐偏头,目光稍带玩味地看着斯文正气的赵普,说道:“如此机谋,有失光明堂正啊!”
赵普面色不改,拱手道:“为君所谋,于国有利,何惜手段?”
“呵呵……”刘承祐不由发笑,表露着其不错的心情,说:“如何乱蜀?”
听皇帝发此问,赵普精神略振,显然刘承祐是动心了。略作斟酌,缓缓叙来:“陛下,如臣前言,蜀得以自安,乃隔绝中原,自闭锁国。今大汉用武,连赐败绩,于蜀而言,外患临头,其内必生板荡。
臣稍拟几条乱蜀之策。其一,继续陈兵边境,迫使孟蜀耗费国力,征募兵马,打造军器,加强武备;其二,蜀国朝臣多贪鄙者,可以重金收买,为我朝所用,进施乱政之策;其三,蜀州县官吏,可选其奸利之徒,加以收买控制,败其政,祸其民;其四,可使蜀国细作,广布流言,乱其人心;其五,蜀国制钱多铁制,可私造铁钱,流通于川蜀,而搜集其铜器……”
“赵普呐,你这每一策,穷耗蜀国国力,败乱其政,祸害其民,听得朕也是不寒而栗啊!”扭头看着赵普,刘承祐感慨着:“若是有人以此对付我大汉,只怕也是防不胜防啊!”
赵普微愣,注意着皇帝寡淡的目光,心下不由悚然,自觉表现过头,用策过毒。丰富的心理活动下,竟使赵普额头滋生了少许冷汗。
“陛下,臣所进策,是依据川蜀国情而定。蜀之政乱,早有征兆,臣之本意,不过推波助澜而已。倘若其君明臣贤,纵使耗尽机心,也无能为力,动摇其分毫,只能建议陛下以强兵破关而进了……”
“你不用紧张!”听其解释,刘承祐凝容舒展,摆了摆手道:“朕只有感而发罢了!也相信,你所献之策,必有效用!”
沉吟一会儿,刘承祐对赵普道:“这样,此议既为你所献,就由你主导执行,如何?”
“臣遵命!”几乎不假思索,赵普应道,眉宇间终于增添了少许兴奋。
在削藩、收兵、集权等事务上,赵普原本是有自己的想法与谏策的,然而尴尬的是,这些事刘承祐已经做到了前头,并且已在收尾阶段。
是故,入朝以来,侍奉御前,赵普也一直在考虑,从何处入手进策,施展自己的才能,建立功勋。内部暂时稳定,刘承祐一直做得也不错,拾遗补漏,遇阙即改。思来想去,也只有在削平南方的对外事务上能有所建树,而国家正值伐蜀事宜,怎么谋算蜀国,也就成了赵普苦思冥想之事。
“你可考虑如何着手,但何时落实展开,还需看秦凤战事,究竟如何收场!”刘承祐微微仰头,悠悠说道:“等前方战报吧!”
“陛下,臣以为,不管战事如何,都可进行。”赵普则自信地应道:“甚至,不只用于孟蜀,南方其他割据诸国,都可效此!”
“看来赵卿不只是着眼于川蜀,而是放眼天下,格局可谓远大啊!”刘承祐瞧向赵普,夸了他一句,目光中满是赞许之情。
对此,赵普自然是略表谦逊。
目光再度投向那份秦凤的地图,眼神逐渐深沉,轻声对张德钧道:“吩咐下去,秦凤四州,已为大汉所有,可依其城池道路,更新舆图了!”
“是!”
“朕若依你所言,暂缓灭蜀脚步,这一年半载间,又当如何施展战略?”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问赵普。
面对皇帝垂询,赵普似乎没有费多少脑子的样子,轻松从容地道来:“臣以为,陛下或可收取荆湖了!”
“时机已至?”刘承祐眉毛一挑。
“收复秦凤,时机自至!”赵普回答得也很干脆。
从一开始,此番伐蜀,基本目标只是夺回秦凤四州,一解大汉在西南地理上的劣势,巩固边陲,顺便削弱后蜀的实力。结果嘛,鏖兵数月,目标超额完成,这才又到了刘承祐做选择与决策的时候。
而对于荆湖,这天下之腹,刘承祐也是垂涎已久,心心念之。因为他知道夺之的重要性,荆湖既下,扼断长江,西行灭后蜀,南进平伪刘,东进取南唐,那才是真正的虎踞中原,窥视天下。
“荆南地狭民寡,破之不难!然高氏虽鄙俭,但对朝廷还算恭顺,尤其是高保融,嗣位以来,岁贡贺礼从不加少,朝廷诏制也无忤逆,朕何忍夺其土地?”刘承祐脸色虽然平静,但言辞语气中,就突出着虚情假意,言不由衷。
赵普微微一笑,道:“高氏虽则恭顺,不过以大汉强盛,雄立于北方,孝敬以求自保罢了。况荆南之地,乃陛下之地,荆南之民,乃陛下之民,暂付于高氏之手多年,今收回,乃是天理人意。
另,高氏固然安分,但周氏与朝廷离心离德,潜怀异志,陛下若虑出师之名,可从湖南着手……”
听其言,刘承祐又不由审视了赵普两眼,感慨着抒了一口气,说:“赵普啊,你进言献策,为何总能说到朕心里去?”
对这个问题,赵普并不敢马虎回答,低头陪着点小心,说道:“臣平日就好琢磨,得幸侍奉御前,参赞军政,又多受陛下教诲,是以策论之中,多含陛下韬略……”
刘承祐又笑了,颔首说道:“满朝文武,能与朕纵论古今,畅谈天下的人,可不多,你赵普算一个!”
“陛下过奖了!”
这赵普,真的是个人才。
“陛下,坤明殿来报,圣人临盆在即!”这个时候,内侍匆匆来报。
刘承祐闻之遽起,没有丝毫停顿,径往坤明殿。怀胎十月,符后终于又将有所出了。等刘承祐赶到之时,坤明殿已是那般熟悉的紧张忙碌场面。
不过,已然经历过不少了,再加大符是二胎,刘承祐倒也冷静,就在外边等着,顺便与先一步赶到的太后叙话。
“听说前线打了胜仗?”难得的,李氏关心了下军政。
对于太后李氏,刘承祐已基本放心其不会干政,闻其问,展容道:“正是,打了个打胜仗!”
李氏轻轻地点了点投,慈祥的面容间带着笑容,说:“前方大捷,皇后又产子,双喜临门,上天庇佑你啊!”
“娘说得是!”刘承祐随口应道:“或许,我又该行郊祭了……”
第264章 孺魏王
乾祐七年九月,梁泉大捷,符后产子,双喜临门。
“爹爹!”坤明殿内,望见掀开帘幕走进的明黄身影,刘旸立刻就迈开小腿,扑了上去。
五六岁的稚童,一手就揽起,抱在怀里,习惯性地捏起小脸,刘承祐问道:“正是读书之时,怎么不去学习殿跟着师傅?”
闻问,刘旸偏着脑袋回答道:“娘亲生了弟弟,需要调养,师傅曾教过,为人子者,该尽孝心,所以我向师傅告假,在殿中侍奉娘亲……”
刘承祐闻之,眉毛不由上挑,朝里望了望,能够看到大符横卧的身影。看着二皇子那一脸认真的模样,低声说:“告诉爹爹,这些话谁教你说的?”
小刘旸脸上一愣,眨巴着眼睛,一副不解的模样,挠了挠脑袋,方说:“师傅教的啊?”
眼珠子转悠了下,刘承祐说:“你们兄弟,最近跟着师傅学的什么?”
刘旸这是听明白了,说道:“《千字文》与《孝经》。”
刘承祐这才点点头,抱着刘旸在怀里掂了掂,一边往里走,笑道:“你这小胳膊小腿,如何向你娘亲尽孝啊?”
“方才儿喂娘喝汤了!”刘旸答。
“是嘛!”刘承祐开怀地笑了笑,坐到凤榻边上,看着大符:“看来,让其进学,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啊!”
时已入冬,大符分娩未久,身体尚需调养,室内暖暖的。或许的闷得慌,玉容红扑扑的,别具风韵。看着刘旸,美眸中敛不住慈爱之意,说:“这孩子,可无赖了!”
“再顽皮,只怕也比不过刘昉那小子吧!”刘承祐轻笑道。
眼神扫了扫,注意到刘旸腰间绑着的一件饰物,拿起一看,竟然是一把木制的匕首,刘承祐问:“此物何来?”
刘旸仰着脑袋说:“四弟有一把匕首,十分漂亮,是折老令公送的。外祖进宫看望娘,儿也向其讨要,这是外祖亲自削的。”
说着,嘴巴一瘪:“只可惜,不是真的!”
“还想要真的?”刘承祐教训道:“你这小儿横行宫中,岂能持利器!”
说着,将木匕还给刘旸,拍了拍他的小屁股:“出去玩吧,我要和你娘说说话……”
待刘旸离开后,刘承祐再度将目光放到大符身上来,伸手轻拂她泛红的脸蛋,问:“近日我精力都放在黄河水患与秦凤军情上,对你也是疏于关心了。身体如何?”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