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靖明> 第434节

第434节

  大明诸多勋臣之中,皇帝不是没给过他英国公家机会。只是当时自己舍弃了再从军伍立功的想法,辅助陛下打理这诸多企业力有未逮,那也是能力不够的表现。
  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还是忠心、肯办事的。可是儿子又如此不成器,每每犯事,实在让他在皇帝面前抬不起头来。
  朱厚熜随后便起驾回了养心殿,张仑擦着汗和泪,才郑重地对余承业行了一礼:“驸马大恩,张家永世不忘!”
  余承业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小声说道:“老国公,适才您也是惊惧之中,没理清楚。”
  “……此话怎讲?还请指教!”张仑懵了一下,随后赶紧谦虚请教。
  “逐大宗伯之子去交趾,震怒之下要降令郎爵位,陛下倒不是真要责罚老国公。”余承业顿了顿之后,“这风声还是要透出去的,回府之后,令郎还是受些皮肉之苦的好。当天被那交趾使臣撞破了,除了大宗伯之子和令郎,还有德王世子啊。”
  张仑若有所思:“……陛下是为了敲打诸王府?”
  余承业点了点头:“如今诸王在京,却仍旧不明陛下天恩用意。各王府子嗣大多无意进学,便是想求财,也不肯好好走些正道。已经是嘉靖十年了,陛下难道还会提防藩王什么吗?正如诸企业要明白陛下为何设之,诸王也要明白,陛下不是要将他们圈禁在京,是为了让宗室能有贤才,能为国效力,至少不要为陛下添堵。”
  进士出身的余承业就是看得通透多了:“令郎和大宗伯之子受责如此之重,德王如何自处?陛下虽未降旨训斥,他们也必定惴惴不安。借此事,资产局下诸企业可再整一次风气,诸王那边,老国公和大宗伯也该借机让他们换一换想法了。”
  张仑这才豁然开朗,怪不得皇帝先说的是让他把一个更好管的资产局交接下来。
  再次郑重谢过余承业,张仑也在心里默默地长叹着:能耐相隔太多,不仅儿子,他自己也算是不争气的。
  愧对列祖列宗了……
  ……
  养心殿中,朱厚熜终于见到了严世蕃本人。
  “朕都说了让你去交趾做卫官,你还跑去找陆炳诉苦求情?”
  皇帝一开口,王学益就发抖:严世蕃去诉苦求情,那自然就是不愿去了。而皇帝这样责问,自然是非要他去不可了。
  那样的话,去交趾的一路、去了交趾以后,有他王学益好果子吃?
  听听皇帝跟严世蕃之间这熟络的语气,听听他跟陆驸马的交情,看看他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尚书父亲。
  造孽啊……
  严世蕃瘪了瘪嘴:“臣昔年闯祸,陛下关心臣,让臣去了锦衣卫学。从那时起,臣便日夜想着学好本事,将来在陛下身边尽忠用事。如今陆驸马不念旧情,臣自然要找他理论。臣一心想的便是能与他一起为陛下办事,如今去交趾虽也是办事,臣终究还是盼着能像他一样留在陛下身边的。十年前我们便约好了的,要做陛下的左膀右臂!”
  “严世蕃!”严嵩闻言出了声,“不得胡言乱语!陛下恕罪,臣此前任官地方,疏于管教了……”
  朱厚熜听得笑了起来:“你倒是敢说。这左膀右臂,以如今的大明来看,你们两个都做不得。”
  “臣和陆哥自不会狂妄到以为能胜任总辅总参。陛下学究天人,圣明无双,在臣和陆哥心目中便是有三头六臂,所以臣等才斗胆夸口一下。”
  “你这家伙……”
  朱厚熜再次被他逗笑,看来严嵩的马屁功夫也遗传给了他不少。
  看到御书房里是这样的气氛,王学益已经麻了。
  十年前他还是小屁孩的时候就被皇帝特地关照去进学、和陛下的乳兄弟称兄道弟?
  自己当真是鬼迷心窍了……
  “说回正事吧。”
  朱厚熜收起了笑容,只见严世蕃也从谄笑中忽然严肃起来。这小子明明知道去交趾不是坏事,还是故意去找陆炳喊冤,就是想在自己心目中留一个深刻印象吧?也许还期盼自己对他有一点点亏欠之心——毕竟是自己首肯他去做卧底,好掌握那些藩王权贵暗中搞钱的内幕证据的。
  随他怎么想,朱厚熜也只秉承一个原则:给他机会看看,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王学益,朕点名让你去交趾,不是责罚你。”
  皇帝的话让王学益有点想哭出来,是真的吗?但陛下的语气,是温和的。
  担惊受怕了好几天,王学益头一回感觉到温暖:“臣……臣……”
  “阮文泰觉得你有弱点,你去了交趾,是好事。”朱厚熜这么说道,“只是经此一事,你也不要小瞧了这交趾。那莫登庸是枭雄人物,阮文泰能被他派遣入京,也是八面玲珑之人。你们两人是为何去交趾的,阮文泰心知肚明。去了之后,你们便都是需要立功还朝的人,是不是?”
  “陛下所言甚是,那……臣该当如何行事?”
  “自然还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只不过现在话说得更明白了一点。”朱厚熜看着严世蕃,“交趾民心向谁,朕才好册封谁。莫登庸想请封,你们想立功,那就让莫登庸拿出办法来。交趾要有民心所向,朕也要能名正言顺去册封一个篡朝之臣。”
  “陛下,这恐怕极难……”
  王学益觉得这两者是矛盾的。交趾哪有什么民心所向?除非黎氏被剿灭干净了,莫氏已经细细耕耘了数年。可听起来,又是他们过去这短短数年任期就要立功,那皇帝说得明明白白他是篡朝之臣,又怎么册封?
  “这有什么难的!”严世蕃却说道,“陛下,您的意思是不是,让那莫登庸搞清楚形势,他作为篡朝之臣,想要做实打实的国主是不行的,除非效仿外滇,归附大明成为一个宣慰使司?”
  王学益不禁眨了眨眼。
  原来这民心所向,指的是心向大明吗?皇帝册封的如果只是个宣尉使,那倒是个折中之法。
  朱厚熜先看了看严嵩,只见严嵩郑重说道:“臣素来识轻重。”
  他是说,朝廷对于交趾的谋划细节,这些事没跟严世蕃说过,虽然朝廷对交趾有想法其实已经不是秘密。
  “王学益,严世蕃,外滇一战既毕,交趾也到了达成阶段目标的时候。”朱厚熜严肃起来,“你们此去,能不能建功,就看你们二人如何配合了。朕要谅山、谅江、新安三府归于广西,还要云屯诸港作为大明南洋贸易的边市据点。朕还要黎氏据有清化以南,让交趾南北都如外滇一般奉大明为宗主。莫朝献田土名册,愿为大明一宣尉司;黎朝仍能称国,朕也不负匡扶正统之义。”
  图穷匕见,皇帝对于交趾的明确态度给了出来。
  至于如何操作,要看两人去了之后怎么依照局势进行外交斡旋了。总而言之,大明始终有作为宗主国的主动调停优势。
  “妙啊!若莫登庸不肯,那自然就从黎氏所请,出兵剿逆!若莫登庸肯了,黎氏本已衰微,如今可据有半壁山河,大明对其也仁至义尽。那交趾北面本就是大明故土,素慕王化,南面就差了不少。”严世蕃跃跃欲试,“陛下放心,臣去交趾,一定把这事办好!”
  “能不能办好,几件重要的事不能办差了。你二人之间的恩怨,你们和阮文泰之间的恩怨,都可用上。”朱厚熜看着严嵩,“惟中,朕既然已经直言,你便好好跟他们分说分说,此去如何行事。”
  “臣遵旨!”严嵩这才严肃地对他们说道,“交趾形势,还需借外力、明内情。这么多年……”
  紫禁城内,君臣开始用心算计交趾。
  京城之中,英国公世子张溶被他爹拿皮鞭抽得鲜血淋漓一直逃出了府,上演了好一出训子戏码。
  言官们稍一打听,随后就知道了为什么有这么一件事。
  仿佛是号角一般,围绕年底的大国策会议所展开的前期斗争开始预热起来。
  大赛场里开盘口所涉及到的社会风气问题、利益输送问题、勋臣权臣家教问题,总之是有了一个线索,最后再加上别的事牵涉到一些有机会角逐高位的重臣。
  礼部尚书严嵩这个新一届国务大臣热门人选为了避免前途受影响,主动请求把他涉事的儿子派去了交趾。这种情况下还要揪着严嵩不放,那严嵩也不是好惹的。
  只是就连严嵩都只能含泪送别儿子离京,其他人想轻易避过这场风波,可能吗?
  对朝堂上的这种动静,朱厚熜已经习惯了静静观望。
  免不了,位置就那么多,一定会争的。争的方式是通过互相揭露对方在任职过程中、在亲属管束当中留下的把柄来互相弹劾,这对皇帝来说是好事。
  到头来,是使过,还是择贤,国策会议甚至国务殿里也不能指望全是一汪清潭。
  相反,因为这一场风波,诸王在忐忑不安下齐齐上表请罪,皇帝则天恩浩荡,降了旨:中秋佳节时,乾清宫中诸王家宴。
  离中秋佳节还有一个多月,在八百大甸,高尚贤和曲志南的下一站是老挝。
  从老挝那里,他们将先把一个队伍送到临安府,然后再去车里、木邦、缅甸、底兀剌、大古剌,最后从孟养那边回到孟密府,结束这一次外滇诸司的巡访。
  这个队伍里,有一头白象,这是他们为表臣服之意进献的圣象。
  而在队伍里,还有一顶异域风情极为浓郁的花桥。在那八百大甸所属的泰地,只有王族出行是可以骑象或坐轿的。
  轿子当中,阿查拉卡马拉端坐着,神情清冷。
  她的名字,意为神秘的莲花。莲花,是纯洁与美丽的象征。
  祖母的嘱咐,哥哥的叮嘱,阿查拉卡马拉都记着。
  她并不愿意被当做交换,去说服大明的皇帝陛下借八百大甸多少那种神威炮扫灭难免的阿瑜陀耶。
  可是,她也更害怕祖母去世后,那些人会除掉哥哥,玷污自己的圣洁。
  相比起哥哥本来准备想让自己嫁给一个年纪已经四十多的将军的安排,阿查拉卡马拉觉得现在这样也许更好一点。
  远离那里的纷争吧,即便去了遥远而陌生的地方,此生只用来礼敬佛陀。
  她已经很累了。
  第376章 南洋风起
  中秋节是该团圆的,但严世蕃一点都不因为离开家了而难过,反而兴奋无比。
  他与王学益是和莫登庸派来的使团一同离京的,一路上走不快。如今到了八月,他才刚过湖广。
  “热!”
  “来呀!给公子再拿一桶冰来!”王学益立刻开口。
  严世蕃瞥了瞥他:“王大人,这可使不得。你是钦命宣交使,卑职才是卫护你的人。”
  “何必见外呢?此去异国他乡,我万事还要仰仗将军!”王学益又换了个称呼,而且正色道,“一路南来,将军实在文武全才,不输靖边伯!将军本就简在帝心,在交趾立了功,我将来更要仰仗将军提携!”
  当日的事,他无非“蠢”了点。
  一路上把严世蕃巴结得舒坦了,现在倒没那么胆怯了。
  而严世蕃听着将军的称呼感觉很开心。
  “那阮文泰呢?”严世蕃自然而然发号施令,“叫他过来吧。”
  要去交趾,自然是走灵渠到广西。
  阮文泰很快就被带了过来,神情沉重。
  他是很熟悉严世蕃身份的,所以对于眼下严世蕃为主的状态也觉得很自然。
  严世蕃喝着茶,淡淡地问:“阮兄想好没有?本公子何等人物,就因你那一算计,本公子就被陛下逐出京城。你弄巧成拙,也坏了陛下对朝局的大计,更别想着如今还有谁帮你的主子说话了。”
  阮文泰知道的自然是另一个故事。
  皇帝既然早就知道大赛场里有问题却引而不发,自然是有用处。如今阮文泰自作聪明捅破了这个问题,所以害得严世蕃被“流放”、英国公家世券险被降等。离京之前,京城已经风雷隐动、朝争不止。
  不论别的,为很可能入国务殿的礼部尚书制造了一个阻碍,莫登庸请封交趾国主的愿望砸了。
  至少短期内再无可能,没人肯替他们说话,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也没人顾得上为他们说话。
  相反,哪怕赚了一大笔银子,阮文泰让莫登庸的请封之路变得更难,回去之后的处境可想而知。
  可是严世蕃提出的那个想法,阮文泰更不敢对莫登庸提起。
  看他这模样,严世蕃翻了翻他的独眼:“你在京城呆了快一年,心里也是一面明镜。陛下赏罚分明,文臣争的只是为陛下效命的高位,武将更是个个盼着功劳。外滇一战,叙功之后大明又多了两侯一伯,成国公也复了公爵。你那主子本就是臣,本将军为他指的才是明路。”
  “严将军,鄙主若如此,还如何慑服臣下?”
  “臣下?”严世蕃冷笑了一声,“陛下还没册封,你们倒早已自居君臣了。也罢,这倒也确实是如今实情。只是如此一来,莫登庸拿什么证明他对大明一心臣服?就贡点财货?大明缺那点财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