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大明嫡长子> 大明嫡长子 第110节

大明嫡长子 第110节

  他是万万想不到朝廷的京官之中,竟藏有如此无君无父之臣!
  “就依你之言吧……”这一瞬间,弘治皇帝的心如枯了一般,“太子处置历来周到细致,想来也没什么不妥之处。”
  “还有一事,臣想请陛下降恩,免了马文升、吴宽、周经等人之名。一来,臣敢担保,以他们之为人,不要说冲撞殿下了,就是对殿下半分不敬之心都不会有。二来,一旦将他们处死,那么岂不是昭告天下,朝廷的三朝老臣到最后竟是一乱臣贼子?这样于朝廷的脸面有损,于陛下的圣德有损!”
  弘治皇帝脑海中闪过自己当太子时,吴宽给他讲课的场景。
  “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刘健此刻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仁皇帝,“臣,谢过陛下天恩!”
  ……
  ……
  而在另外一边,
  李东阳和谢迁跪在朱厚照的面前,朱厚照还是把所有人都给按翻了打板子!
  “殿下!大司马和几位重臣都是望七之年,再这样打下去要出人命了啊!”
  左顺门靠近皇宫的这一侧,满地的大臣哀嚎便也,瞒眼的棍棒溅起鲜血,原先有些人在喊,但此刻已经晕了过去,
  原先有些人在等,现在也晕了过去。
  真以为政治斗争就是上上奏疏,骂骂当朝者啊!要付出代价的。
  “李阁老、谢阁老。这里没有什么兵部尚书、礼部侍郎!这里只有乱臣贼子!什么他妈的朝廷重臣,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话也是你们说的!天下的道理难道都叫你们讲去?!”
  “给我打!”
  朱厚照要说一点不害怕那也是骗人的,毕竟自己小胳膊小腿的,身边也没个人护着,万一真有脑子不好的把他挤下来,搞成个踩踏事件怎么办?
  都这样了,
  今日不见血,太子的威严何在?
  今日不出人命,东宫的旨意往后还有人听?!
  “啊!!”
  “又晕了一个!”
  太子就坐在椅子上,胳膊搭着,手指磨着,这种场面对他来说不算舒适,但他今日就是要看完。
  谢迁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眼神落在吴宽、马文升等几位老臣的身上,他亲眼瞧着吴宽咬紧的牙齿里都泛出了血,头颅一昂随后直直的落了下去。
  “殿下!真的不能再打了!吴侍郎已经昏过去了!!”
  但太子似乎没理他。
  谢迁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冲了过去用身体挡在吴宽的背上,他本来想要喊什么,但一个板子落下,一阵刺骨的疼痛钻进胸口,“啊!好痛!痛啊殿下!”
  也是这时候,
  宫里忽然跑了个腿脚利索的小太监,是刘健遣他来的,因为害怕自己老了赶不上,所以先来传圣旨。
  “殿下,有陛下口谕!”
  在这种公开的场合,朱厚照是一定要听弘治的,这是他的第一原则。说实在话,如果他不听,他手中的权利也就没有合法性。
  “父皇怎么说?”
  “陛下说今日之事,殿下身临现场,如何处置全凭殿下做主。但……最好能留下朕的老师们的性命。”
  李东阳、谢迁一听就知道皇帝也气了个半死,因为以弘治的性格,能说出全凭殿下处置,他不再管这群臣子的死活,这其实就已经蛮重了。
  “儿臣定当遵旨。”朱厚照看向谢迁,“谢阁老,父皇口谕你也听到了。你把他带走吧。”
  “臣谢陛下、太子隆恩!”他刚看过了,吴宽这一顿板子要了半条命应是少不了的,但气还是有的。
  “其他人也都不要打了。”
  刘瑾蔫坏蔫坏的,“殿下,除了最早的人打满了,后边儿排队的二十多人还没打满五十呢。”
  朱厚照想了想,是你刘瑾自己要做坏人的。这太监是得势之后就猖狂,不管下场、不管后果,反在我能踩你,那我肯定踩你!
  “那好。除了父皇下旨要保的,其余人打满五十!之后全部都扔到宫外去!”
  在场中听到这话的顿时心中大骂刘瑾,他是没有后代了,但祖宗十八代全都骂了!
  讲完这个,朱厚照也不想再看了,于是站起来往回走去。
  没走几步,就看到刘健气喘吁吁的快走过来,在他身后还有一个带着帽子的太监一路狂奔。
  “殿下!大捷!西北大捷!”
  朱厚照一听,心思即被吸引过去,脚下都快了几分,搞得刘瑾人都愣了:不是……听不到吗?
  “奴婢向殿下贺喜!就是刚刚,司礼监向陛下报捷,西北三边总制官王越兵出贺兰山,分北、南二哨分别于花果园、蒲草沟击败鞑靼军,其后再追至柳沟,鞑靼军向西败逃而去!缴获马、骆驼、牛羊两千余头!”
  因为是刚刚才有的消息,刘健也是才听闻。
  他收拢心情,拱手贺喜,“有此大捷,我西北无忧!臣为殿下贺!”
  朱厚照拿过捷报,匆匆扫了一眼,手中攥的老紧,并返回去对着那群被打翻在地的‘忠臣’们道:“都给本宫瞧好了!看十年之后是大明盛世,还是如你们所言会是满朝的小人!刘瑾,拿纸笔来!”
  “是!”
  不过是稍等一会儿,刘瑾就带着东西来了。朱厚照的字是不好,但他不在乎,自古以来英雄豪杰有几个把书法当成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的?
  从艺术角度,那他的动作算不上优雅,但从气势上看,则远非常人可比: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
  在场的都是文学大家,太子殿下这是为王越的大捷贺,也是在抒发自己今日之志向: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我干得这个事,是功是罪,让千秋之后的人说去吧!
  刘健已然心中叹服,三代以来,有储君能如此的,也就是我大明的这位太子了。而后世之人,在看今日左顺门之事时,哪怕是激烈批评太子的所作所为,但在心中至少也要留下三分敬意。
  有此睿识英主,大明,中兴有望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弘治十二年
  哪怕过去半年多的时间,内外之臣中大部分人提起那场左顺门之变还是心中惊惧。
  当日马文升、吴宽、周经等在内共一百一十二名官员,因强闯宫禁,冲撞太子,所有人员被廷杖五十,一顿板子打下来,当场打死的有刘潮等一十八名官员!而后重伤不治有十二名官员。
  再然后,朝廷彻查当日煽动之人,但有涉嫌,全部除去官职,剥夺功名,同族之中有功名的一并去除,其余人亦不许再考。
  大明的许多官员旁的不怕,唯独害怕这一条。
  但朝廷定的罪名很大,旁人也不敢说什么。毕竟那些人为了脱罪,都敢煽动大臣的情绪冲撞太子了,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剩余的人,虽是裹挟,但毕竟有实际行动,该去职的去职,该贬黜的贬黜。
  像吴宽,现在已经是贵州龙泉县的知县了。
  马文升、周经年纪太大,直接被要求致仕,朝廷给的各种荣誉如太子太傅这类东西全部剥夺。
  一场大变下来,
  庆幸当日没有到左顺门的京官不在少数。
  而由此建立起来的太子之威名一时间无人再敢轻易质疑。
  人们本以为太子携此大胜,必定以强势之姿彻底汰换朝中大臣,使其无一人敢违逆东宫之意。
  但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
  太子在此关口,忽然安静下来。
  每日里来除了在文华殿读书,就是在东宫练习骑射,当然因为弘治皇帝要求,太子也有不少时间是在帮助皇帝处理朝政。
  他的安静让原本风声鹤唳的朝局得到喘息之机,不少人最初以为太子过于严苛,但后来发现其实也不是,太子做事都是有理有节,像吴宽那些人是主动招惹,旁的官员照常当值太子并不会如何。
  尤其是内阁三位阁臣得到了机会缓和了太子之间的关系,原本再闹下去,内阁都要保不住了。现在不论如何总算维持了刘、李、谢三人的格局,国家损失了那么多大臣,但一切平稳有序也全都仰赖他们。
  他们这三个算是配合得比较好的内阁,处置事情大多合理妥当。而刘健在左顺门之变前,就已经考虑好了要顺着太子的思路做事。
  这也是这段时间忽然能相安无事的缘由。
  朱厚照本身也是聪明人,时间一长,几件事情一瞧就明白,刘健此人虽不似王鏊那样上门给他表忠心,但大致思路是要向他靠拢的。
  如此一来,他也乐见刘健继续担任内阁首揆。
  同时这份安静也是他有意所为,因为左顺门之变是名正言顺不假,不过总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折腾,于太子声名总归不好,且国家中枢每日都在搞这种斗争,又有几名大臣的心思是真的在政务上的?
  思来想去,朱厚照也决定稍加安分些。
  再加上,他年纪还小,许多事都在布局阶段,本身也是需要时间。
  于是乎自左顺门之变至弘治十二年春,朝廷的政风为之一变,许多大臣不再敢胡乱生事。因为大家都已经看明白了,有太子这么个人在,你想生事可以,但若想按照你的意思就这么把事情结了,那可不容易。
  另外,加上内阁刘健的认真务实,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朝中讨论得都是正儿八经的治国要事。
  例如一个地方遭灾了,免税。一个官员贪腐了,拿下。碰上什么节日了,那么按礼祭祀,一切井然有序。
  喔,还有一事,
  弘治十一年十月,皇帝不满五岁的幼女秀荣,因病去世。
  秀荣夭折,让弘治皇帝悲痛不已,为此辍朝一日,之后追封其为太康公主。
  有此逆事,朝中的局势更加安静,谁敢在这时候在犬吠,就是想遭板子打。
  因为众人也都瞧得出,东宫太子正为此暗自神伤。
  老实说皇帝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本来有个小妹妹还蛮好的,以他后世之人的灵魂,只要多加宠爱,这个小公主将来一定是他的贴心人,但现在也没了。
  弘治皇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
  入冬前失去爱女,还没来得及恢复便进入了一年比一年寒冷的冬日。与此同时,皇帝本就勤勉政事,哪怕丧女辍朝也不过一日,其余时候几乎不会缺席早朝,此外还要批阅奏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