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谢立舅舅陈越过去也住矮楼片区。那时候他家还没转好运,没巴结上镇领导,过着苦日子。
  矮楼片区过苦日子,每个镇南人都觉得理所应当。老砖房,两三层,参差的像没保护好的牙齿,又黄又蛀。
  细长窄道,圈在围墙里的人家,像是和镇南划开界限。一条贫穷的长线。
  陶运昌领着谢立往窄道前方走,越向内走,路灯越少越暗,房屋也更旧。陶运昌听到谢立穿着名牌鞋的脚步缓下来,迟疑着,像是踩在他的自尊心上,又慢,又重。
  陶运昌在一栋细窄的三层瓦房前驻足。谢立于不远处也停下。陶运昌没有回头接应他,路灯太暗了,但还是有微光。他不太想看谢立的表情。
  陶奶奶坐在家门口的藤椅上,什么也不做,看着手植的香樟树似在等人,她的手指轻叩扶手,一下又一下,似走钟。
  陶运昌的声音突然变得很大,在夜里过分突兀,但温和,谢立未听闻的温和。“我回来了。”陶运昌扶奶奶起来,喊道。
  “小运回来了。”陶奶奶有了动静,像雕塑降下灵魂变为活人,她站起来,很矮,不到陶运昌肩膀,碎花裤子垂直如尺,手却柔软地握住陶运昌,明明瘦弱,却似给他支撑。
  陶奶奶眼神混沌,她看着谢立似乎也没看清,就转身进屋,黑暗的房间这才亮起灯。她边走边说,“今天去菜场,你要的食材都买了,怎么不见你的同学呢。”
  陶运昌才转头望向谢立。谢立站在两米开外,无措地看着他。
  陶运昌没在他眼里看到别的什么,想了想只问,“还愿意来嘛。”
  谢立闻言回过神,三两步靠上前,那香味又肯定地蹿回来,“当然来。”谢立跟着进了房屋。
  只是眼前的一切,别说让谢立接受,如果可以,陶运昌也不想接受。
  陶运昌家是不用换鞋的。
  或者说没有换鞋的必要。进门右侧放着一堆灰黑又冰冷的汽修工具,坏掉的轮胎,发动机堆在角落,形成一座垃圾山。
  黑山下方歪歪倒倒放着廉价酒瓶,一直延伸到一座破皮的烂沙发。沙发前有一方麻将桌,被掉漆斑驳的红木桌托着,桌上倒着麻将牌,有一股死气。
  陶运昌习惯这股死气,他蹒跚学步在这肮脏的地砖上,久居其室都快忘却了。可谢立的到来,让他又瞧见这股死气,就像妈妈离开的那天。
  陶奶奶在明亮的灯下,似乎才看见谢立。她很高兴,摇晃地走来,问,“小运同学吧?”
  谢立从混乱的冲击里回过神,上前亲切叫到,“奶奶。”
  “奶奶的眼睛和耳朵都不好,你和她说话大声点。”陶运昌淡淡地向谢立解释,他觉得房间里的酒臭味,已经把谢立的味道盖过了。
  谢立大声喊了奶奶。陶奶奶拉住他的手笑,脸上皱纹和斑点堆积,算不上面色健康。但她显然喜欢谢立,拉着谢立坐沙发,说,“小运头一次带同学来,奶奶给你倒酸奶。”
  说着想去厨房,陶运昌拦住她,说,“我做饭,您歇着。”又对谢立说,“要喝水来厨房自己倒。”
  谢立点头,被陶奶奶拉着问问题,陶奶奶听力差,有的谢立讲两遍都听不清,就答非所问地说,好,好。
  谢立看老人嘴唇干裂,情绪高涨,像是盼着他来太久。怕她口干,谢立转向厨房倒茶。
  厨房逼仄,两个人擦肩都会碰到,谢立见陶运昌走来时马上让步,因为他抓着一条活鱼。
  谢立在碗橱前倒水时,好奇地望向陶运昌。
  圆形砧板上一滩水渍,陶运昌握刀的手灰白干燥。那活鱼挣扎跳动几下,陶运昌一记重刀拍昏,刀口一斜,膛肚挑开,刀子入腹划上两下,脏器刮入碗。逆着刀从尾部刮鳞,快又轻巧。那双大而瘦削的手上滴血未沾,鱼也走的干脆,似乎没有丝毫苦痛。
  陶运昌意识到谢立视线,头未抬,只把鱼放水槽洗净,问他,“好看?”
  “好看。”谢立急忙点头,
  “杀生有什么好看。”陶运昌擦净手,便换刀切豆腐。刚才冷硬的刀法,变得柔韧,手上的力道细微,腕上肌肉流动,仍旧熟稔灵巧。
  谢立又看傻,端着水忘记走,感叹,“像大厨一样。”
  陶运昌轻笑说,“做饭是兴趣。”又说,别挤里面,挡路。”
  谢立只好走出门,还不忘转身称赞,“简直是专业的!”
  陶运昌又切好葱姜,晾干香菜,起锅浇油煎鱼。等待时他初次思考,或许做饭才是自己的唯一兴趣。小时候不是没想过,像谢立一样学学绘画或是音乐。可他家连饭钱都凑不拢,艺术简直远如梦。
  做饭是不要钱的兴趣,至少不用他花费材料钱,也能让奶奶快乐。
  有人称赞他因困窘而形成的兴趣,并不是糟糕的感受。甚至说,还带点开心。他总是很少开心的。
  陶运昌倒水进锅,放鱼段,焖锅盖,冲水洗净手。抓起一个番茄少见地抛掷几下,从冰箱抓取几颗鸡蛋,轻松地备下一道菜了。
  第46章 46.
  “暑假开始,笨狗还是给小立养。
  听小立说,才知道陶建成的孩子是年级第一。小孩是可怜,希望他俩明年都能考进市里。”
  2016年7月3日
  陈美娟
  27.
  上桌三道菜。豌豆虾仁,鲢鱼豆腐汤,番茄鸡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