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奇幻玄幻>我不是佞臣啊> 第四八二章 要开放,要包容,要open......

第四八二章 要开放,要包容,要open......

  听了弘治皇帝的一句话,何瑾面露微笑,并未开口说些什么。
  三位内阁大学士蹙眉一想,顷刻间也明白了什么:当明君没有办成事儿,反而当昏君办成了,简直就是一种讽刺。
  尤其那些官员,还都是秉承孔孟之道的圣人子弟
  这时候,两盘荤菜已由宫娥端了上来。何瑾当下也不客气,直接狼吞虎咽起来。
  可弘治皇帝吃饭的速度,却眼见地越来越慢,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润德,孔孟圣学乃礼法根本,大明又以礼法治天下。莫非,你对此也有不同见解?”
  刚说完这话,弘治皇帝自己就苦笑了起来: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会向他问出这等问题?
  纵然这小子聪慧机巧,然区区一介秀才功名,至多只读过四书五经,会填词制艺而已。而治国这等话题,就算饱读诗书和久历宦海的硕儒能臣,亦然只有几分的心得,他这十五岁少年又能说得出什么?
  可想不到何瑾听了这话,却根本连思考都没思考,便开口回道:“陛下,用礼法教化百姓,臣一点都不觉得有错。毕竟泱泱大国,千万人丁,百姓总得知礼守法,家国才能大定,也才会生发璀璨的华夏文明。”
  “只不过,倘若只用礼法来治国,未免就太狭隘了一些。陛下执掌天下十四载,想必也看出治国平天下,是一项何等庞大而精密的工程。单拿圣人教化来生搬硬套,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说到这里的时候,脾气暴躁的刘健就想开口反驳。可弘治皇帝却面色凝重起来,当即示意刘健不准打断。
  然后就是一边吃得满嘴是油的何瑾,一边继续跟唠家常一样言道:“就比如今日,大明跟蒙郭勒津部落结盟一事。陛下觉得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员,有几个是知晓蒙古习俗礼节的?有几个是会蒙语的?”
  “还有接下来的通贡互市,户部那里多少官员知晓,蒙古那里最需要什么物资商品?多少官员懂经济贸易,多少官员能拿出一份切实可行方案?”
  说到这里,何瑾忽然也没胃口了,怏怏言道:“臣毫不怀疑,大明官员人人都精通圣人之道,能够极广大而尽精微,甚至,他们还可能充满了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
  “哼,这可不尽然。”
  弘治皇帝此时忍不住插了一句。随后看到何瑾那幽怨的神色,不由蹙眉一摆手,道:“行,你接着说”
  “臣只是觉得,很多光懂孔孟之道的大明官员,在处理实务中,几乎跟蒙古那些不习文字的牧民一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或借用其他的人生经验来慢慢学习。”
  “如此一来,大明专业化的人才就实在太少了。整个王朝文化太过单一,万马齐喑,社会停滞不前。”
  “如你所言,孔孟圣人之道,难道就不重要了?我大明科举取士,只取用了一些夸夸其谈之辈?”弘治皇帝略思片刻,开口问道。
  何瑾当时就一摆手,道:“咋可能那样儿?臣可从来不主张反孔孟圣人之道,毕竟这是咱老祖宗传流下来的精髓,是圣贤总结归纳的人生道理。”
  “至于科举取士,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天下读书人辣么多,考试总得有个标准答案吧?八股取士就是让士子将圣人之道学透了,然后再用标准格式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高低优劣才能见分晓。”
  听到这里,弘治皇帝脸色才舒缓了不少。但同时,又不由升起几分困惑:那你小子说了这么多,到底又说了个啥?
  “臣的意思,是想说咱大明要开放,要包容,要oen呃,就是兼容并蓄的意思。科举取士的确能选出人尖子,但同时也可能选出读书读傻的呆子,和只认死理儿的一根筋。”
  “至于那些通算学、懂杂学,会其他学科的人才,朝廷也需重视培养起来,给予人家发挥的舞台。如此大明方可百花齐放,各行各业的精英都齐心为国效力,华夏文明才会更加辉煌灿然。”
  弘治皇帝这才微微点头,明了道:“这建言提议朕记下了。圣学为主、杂学为辅,似乎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何瑾这就走出案桌,向着弘治皇帝一拜,道:“吾皇圣明!如此胸襟气度,直追三皇五帝,功盖千秋。臣有幸在陛下一朝,真乃三生有幸,每每想到此处,臣不禁潸然泪下,感恩不已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番肉麻的马屁,当然还是习惯所致。
  不过,这次里面的确有几分真感情的:毕竟弘治皇帝是位包容宽仁的皇帝,思想也算得上开明。
  若这番话落在朱元璋耳朵里,何瑾保证朱元璋立时会剁了他:俺老朱殚精竭虑,规定科举考试只能作八股文,不许有自己的见解。不就是怕那些不安分的士子弄出异端邪说来,扰乱人们的思想?
  你小子竟然还异想天开地要开放,要包容,要oen嫌自己命太长了吧?
  可说完这一番臭不要脸的话,何瑾就等着弘治皇帝让他起身。但等了半天,都没听到什么动静。
  微微抬头一看,他顿时就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原来人家弘治皇帝和三位内阁大学士,对此表示已经麻木了。好像自己一磕头的时候,人家就扒拉着碗继续吃饭了。
  然后,何瑾也不敢起来啊。
  没办法,只能故意‘咕咚’咽了一口口水后,才引得弘治皇帝瞟了一眼,道:“当佞臣好玩儿吗?”
  “不怎么好玩”
  “那还不赶紧去吃饭,吃完后再商议通贡互市,究竟如何弄出个章程。”
  “哦,谢陛下。”
  言罢,暖阁里就再无言语声,何瑾更是吃得格外香甜:他当然知道单凭自己的一番话,一时难以改变整个大明迟暮的风气。
  不过,就如之前的专利权一样,只要先在权力顶峰播下一颗种子,总有生根发芽、破土而出的一天。
  更何况,老的不行还有小的。那位未来的天子朱厚照,可比弘治大叔好忽悠多了
  很快,众人便用完了午膳。
  弘治皇帝漱漱口、擦擦嘴后,便抬头看向众人,问道:“通贡互市一事,诸卿可有何章程?”
  这时候,李东阳便打算开口,何瑾却忽然开始抢答:“陛下,微臣不才,想起宋与辽榷场互市之举,正与今日之事相似,可拿来借鉴一番。”
  饶是李东阳胸有城府,脸色也有些黑:毕竟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一次成功商贸往来,就是澶渊之盟后的互市,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这个。
  弘治皇帝似乎也早有所料,点头道:“不错,可有何要点?”
  谢迁学问渊博、冠博古今,对此自然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可就在他刚张开嘴,便听何瑾言道:“互市榷场当受朝廷官府管制;设立专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交易双方须由官牙人从中斡旋,不许直接接触;最后就是要坚决打击,走私贩卖军器之举!”
  谢迁气得连胡子都揪下了几根,恨恨地看向何瑾:小子,刚才吃的是饭,可没让你吃错药啊!
  弘治皇帝却很满意,又微微点头道:“言之有理,可还有其他补充?”
  刘健就先扭头儿看了一眼何瑾,见这小子没打算抢答的意思后,才舔了舔嘴唇。
  然而,就在想好的话就要出口时,何瑾又一下作妖了,忽然开口道:“陛下,微臣忽然又想到了一些”
  说着,他还傲娇地看了一眼三位大学士:哼,现在知道被人抢戏,还没人管,是个什么滋味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