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士 第261节
只不过宝钞之事一出,被群臣诘难的对象变成了陈堪。
见众人的注意力看向自己,陈堪丝毫不慌,他反问道:“蹇尚书,宝钞都能从百姓手中买来物资,本侯做出来的新式宝钞为何不行,难道蹇尚书从来没有使用过宝钞?”
蹇义眉头微微皱起,这话他没法反驳。
朝廷发给百官的俸禄,一大半便是用宝钞结算,如果说满殿之中有谁没有使用过宝钞,恐怕只有朱棣身边的那两个小太监。
见蹇义不搭话,陈堪转头看向群臣,笑道:“诸位都是我大明的国之柱石,本侯很清楚,诸位对于宝钞是个什么样的看法。”
“但......”
“本侯要告诉诸位,诸位都看错宝钞了。”
“宝钞,从来都不是什么害民之策,而是真真正正的利国利民之策。”
这话许多官员都不同意。
但他们不敢站出来反驳。
站出来就意味着他们认同宝钞是害民之策,也就意味着他们推翻了太祖爷定下的国策。
这是大不敬。
见百官虽然眼中尽是不服气的神色,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他的话,陈堪眼中的笑意更甚。
不愧是一群老官油子,一个往坑里跳的都没有。
他还以为以大明这些官儿的骨气,会站出来痛斥他一顿。
为此,陈堪还准备了许多辩驳的话,结果,竟然是他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没意思!
朱棣见陈堪一句话便将蹇义问得哑口无言,眼神之中闪过一丝笑意。
不由得捧哏道:“陈小子,既然你说宝钞是利国利民之策,朕怎么听说民间对朝廷大量发行宝钞之事已经怨声载道了呢?”
陈堪转过身面对着朱棣,笑着拱手道:“那是因为以往咱们大明的宝钞发行量没有做好详尽的规划,臣恳请陛下给臣半年时间,臣保证让宝钞恢复它应有的价值。”
事先商量好的事情,此时演出来可谓是纵享丝滑。
但不明真相的百官不同。
他们的眼中露出了一抹震惊之色。
陈堪这家伙在说什么?
半年之内,让宝钞恢复应有的价值,难道他不知道现在大明的宝钞已经变得跟纸一样不值钱了吗?
“陛下,臣附议。”
这个时候,唯有方孝孺站出来力挺自己的学生。
他也很想看看,陈堪究竟能不能创造奇迹。
有了方孝孺带头,方孝孺一系的人马也逐渐站出来开始力挺陈堪。
群臣虽然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但若是宝钞当真能恢复价值,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好事。
于是,附议的身影越来越多。
唯有户部的一系列官员脸色铁青。
如果宝钞真的恢复了价值,那岂不是意味着朱棣出兵之事无可避免?
左右都是赚的,就他们户部是冤大头呗?
蹇义深深的看了一眼陈堪,随后一言不发的退回了队列之中。
他打定了主意,不管陈堪能不能使宝钞恢复价值,只要朱棣出兵,他反正就是两个字,没钱!
陈堪也不在意,蹇义的想法他很清楚。
户部是大明的钱袋子没错,但正是因为如此,才要把每一笔钱都花到刀刃上,有那钱拿去打仗,拿来发展一下民生,修路搭桥开垦农田兴修水利不好吗?
至少从这一点来说,陈堪与蹇义的想法是高度重合的。
两人唯一的分歧,便是在于宝钞一事上面。
可以说,一旦宝钞恢复了应有的价值,大明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包括他蹇义。
但...唯独户部这个部门没办法从中受益。
就算宝钞恢复价值,户部该花出去多少钱,还是要花出去多少钱。
因为户部不用管宝钞的实际价值。
一大半的官员都支持的事情,朱棣当然也没有拒绝的必要。
“准!”
陈堪躬身一礼:“必不负陛下厚望。”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今日陈堪的到来,对于他来说完全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
不仅将他从与百官对峙的尴尬境地之中解救了出来。
并成功的把百官给带偏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做人要低调
朝会散去。
陈堪被朱棣单独留了下来。
“你当真有把握在半年之内恢复宝钞的价值?”
朱棣背着手,脸上严肃的表情也被期待和兴奋取代。
如果宝钞真的能恢复价值,那岂不是说朝廷将会有花不完的钱?
朱棣已经在开始幻想着宝钞花一张丢一张的豪横日子。
看着朱棣的样子,陈堪实在是不想给他泼冷水。
但是没办法,成年人嘛,总是要面对现实的。
陈堪摇摇头:“半年之内,臣只能保证让京师的宝钞恢复价值,至于地方上,除非大明皇家银行遍地开花。”
“微臣估摸着,想将宝钞普及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再辐射到周边国家,怎么着也需要十年打底吧。”
果然,陈堪的话音一落,朱棣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垮了下来。
他气急败坏的看着陈堪:“十年,怎么会要这么久呢?”
陈堪无奈的叹了口气,解释道:“陛下,我大明幅员万里,东至东海,南至南洋,西至高原,北抵草原,这么大土地上,生活着六千万百姓。
光是将银行开到每一个有人的地方,便非是一日之功。
更不要说我大明如今的道路情况,想要将宝钞和金银运送到每一个有人的地方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更何况,臣推行的新式宝钞,还没有在百姓之中竖立起信用。
十年时间,已经是太祖先皇帝已经发行宝钞为咱们这一代人打好根基的情况下,不然臣一定会告诉您至少二十年打底。”
听完陈堪的话,朱棣脸上露出一抹颓然之色。
这些事情,他这个帝王又何尝不明白。
大明太大了,一个普通人想要从大明的最东边走到最西边,至少也是一年时间打底。
而大明复杂的国情,更是让宝钞的普及难上加难。
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以物易物这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连金银交易的程度都还没有达到,更遑论去这样的地方推行一张纸。
陈堪正是了解了这些事情,才会决定先从南京开始竖立宝钞的信用货币体系。
宝钞这种东西,在没有电子设备辅助的情况下,想要迅速推广到全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与朱棣交流了一下关于宝钞的意见,朱棣只给了陈堪一句话:“放手去做。”
既然朱棣不遗余力的支持自己,陈堪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于是他果断的将军籍制度的弊端和户籍制度的弊端说了出来。
当然,陈堪还没有蠢到直接告诉朱棣你爹定下的户籍制度就是屎,你赶紧改,不然大明就完了......
只是将宝钞司这些工匠的事情拐了个弯当成故事讲给他听。
果然,陈堪讲完故事之后,朱棣的脸色便有些尴尬起来。
他有心想要为老爹辩解几句。
但是一想到自己执意要出兵草原的初衷,又沉默了下来。
“朕知道了!”
朱棣的脸色平静了下来。
陈堪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
说到底,他朱棣才是这个大明朝的皇帝。
自己身为臣子,唯一能做的便是将自己听见的看见的告诉他,至于怎么做,要不要做,那是他的事情。
不过看见朱棣平静的样子,陈堪便知道自己说的这些事情他早都已经知道。
今日来皇宫的事情已经办完,陈堪便打算跑路。
“既然如此,臣告退。”
朱棣挥挥手:“去吧。”
目送陈堪走远,朱棣的眉心闪过一丝疲倦。
唯有坐在这个位置上,他才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陈堪所说的那些事情,他又何尝没有察觉到。
但不管是军籍,还是匠籍,都是大明的立国之本,岂是那么好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