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奇幻玄幻>走进不科学> 走进不科学 第911节

走进不科学 第911节

  明十三陵景区的主任郑爱秋正在对众人做着永陵格局上的介绍:
  “重门后是第二进院落,叫做祾恩门,这扇门后有一座祾恩殿。”
  “祾恩殿之后是第三进院落,叫做禄星门,配套的建筑……或者说祭祀礼器叫做石五供。”
  “等过了石五供,便是明楼,明楼后方有个圆形区域,区域叫做宝城。”
  “宝城的上方叫做宝顶,地面之下就是真正的……地宫,也就是安放棺椁的区域。”
  潘院士静静听完,从身上掏出了一把普通的圆头钥匙,比划着说道:
  “郑主任,你看我这样说的对不对哈。”
  “整个永陵从重门到明楼之间的区域是一个长条形,类似钥匙头。”
  “宝城所在的区域就是钥匙柄,二者组成了一把钥匙,也就是永陵!”
  郑爱秋微微一愣,旋即便朝潘院士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完全正确!”
  潘院士见状笑了笑,没有说话。
  对于搞理科的学者来说,这算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又过了一会儿。
  车队正式开进了重门。
  重门。
  这是永陵的第一进院落,也是普通游客可以抵达的极限区域。
  也就是说,重门再里边的陵区是进不去的。
  同时为了便于管理。
  现在在重门的台阶之下还拉了几道礼宾杆,用红色警戒线标示出“禁止进入”之意。
  如果你想偷偷溜进去,等你刚走过警戒线,旁边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就会开始喊话。(为了让永陵的描写尽量真实,我原本是打算亲自去一趟永陵的,但是因为家里老人和自己身体的原因一直走不开,后来我拜托了一位朋友去永陵给我开了个远程视频,一直拍到了宝城)
  虽然门前不再有守陵人天天坐在这里晾太阳了,但现代监控一点也不缺……
  进了重门后便是一排砖石路,路面上还有一些石砌的桥梁。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石桥三道”。
  “石桥三道”在功德碑南200多米处,桥分一主桥两辅桥,它们全部是石砌单拱券平缓坡桥,基本保持古石桥原貌。
  其中主桥桥长15.8米,桥面宽6.7米。
  两辅桥个桥长7米,宽3.5米。
  因此对于遥感车辆来说,想要开过石桥三道并不算很难,走主桥就行了。
  就这样。
  车队先后又通过了祾恩门、禄星门,最终停到了地宫所在的……
  宝城。
  宝城的占地面积很广,远处看去,它是个呈圆形平面、直径两百多米、高度在数米的庞大基座。
  这就是嘉靖皇帝的‘坟冢’。
  宝城的最前端有着一座高楼,它就是所谓的明楼。
  明楼楼中立有圣号碑,作用相当于碑亭。
  它也是十三座陵寝最主要的标志,几乎所有的关于十三陵的示意图,都用明楼作为符号标明其所处位置。
  与此同时。
  明楼还是十三陵中所有陵墓都保存完好的建筑物——唯一的那种。
  其他建筑如祾恩门、祾恩殿绝大多数都已倾圯。
  “其实在宝城之外,原先还有一圈围墙,叫做外罗城。”
  下车后。
  郑爱秋趁着勤务人员搬运设备的空隙,又向徐云等人介绍起了宝城的相关情况:
  “宝城类似皇宫,外罗城就相当于古代国都的城墙,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外罗城外部的墙体、陵门已经全部倒塌。”
  “曾经的广场上原有青砖墁地,现在则是滋生着杂草,连一只鸟儿都看不到。”
  “虽然上头每年都会下拨经费,我们也定期都会对地面进行修葺,但无论如何都驱散不了那股萧瑟。”
  听到郑爱秋的话。
  徐云不由抬起头,看向了面前的这座宝城,这座嘉靖皇帝的陵墓。
  嘉靖皇帝在他登基之时,大明王朝已经建立153年。
  在大明王朝的276年之间,他独领了45年的荣华,是大明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他继承了孝宗朝中兴的硕果,但也开创了明末政治混沌的起源。
  有些人说嘉靖是明朝衰弱的万恶之源,罪不可赦。
  有人则认为他其实是个绝顶天才,驭人之术举世无双,只是用错了方向。
  但无论他到底是仁君、圣君、昏君还是暴君。
  数百年后。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也只有一座无论如何维护,都依旧萧瑟残破的宝城。
  肉眼望去。
  神道上的石板已有多处被轧碎或轧裂。
  曾经的汉白玉基底也斑驳不堪。
  圣德碑与祾间之间甚至还栽种了不少果树,一颗纪念苹果标价八块钱……
  这或许就是岁月吧……
  “小徐。”
  而就在徐云有些感慨之际。
  他的耳边忽然传来了潘院士的招呼声:
  “设备已经快准备完毕了,咱们抓紧时间过去吧。”
  徐云这才回过神,扭头看向了不远处的遥感车辆。
  正如潘院士所说。
  不远处的平地上已经放置好了不少设备,张晗等人已经开始做起了最后的数据校验。
  于是他连忙应了声是,跟着潘院士快步走向了操作台。
  “徐博士,潘院士。”
  待徐云和潘院士来到指挥点后。
  负责项目调度的姜成谷快步走到他们身边,拿着一台手机朝二人晃了晃:
  “现在是上午8点10分,再过十分钟我们将正式开启对永陵的探测。”
  “在8分钟前,海对面的红隼眼-2m战术纳卫星刚刚飞过燕京上空,‘恰好’观察到了两台被安放在地面上的标准遥感探测设备。”
  “下次出现在我们上空的将会是skybox公司的quickbird遥感卫星,时间间隔是2小时18分钟。”
  “如果在卫星抵达前十分钟我们还没有结束测量,上级部门将会启动太空涂鸦。”
  徐云和潘院士齐齐点了点头。
  众所周知。
  目前的遥感……或者说有所人造卫星,在类型上都可以分成两种:
  同步轨道卫星。
  以及非同步轨道卫星。
  其中同步轨道是指轨道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轨道,也就是卫星在天上相对地面不动。
  比如霓虹的葵花-8和咱们的高分-4,就是这类同步轨道静止观测卫星。
  它们可以做东亚区域的分钟级实时监测,时间分辨率十分钟一景,不过空间分辨率通常为公里级。
  所以真正进行探测的都是非同步轨道卫星。
  它们一般运行在150~1000千米高空,每天绕地球飞行十几圈,也是担任空间侦察任务的“主力军”。
  海对面目前现役的光学侦察卫星共5颗,包括4颗锁眼-12系列卫星和1颗红隼眼-2m卫星。
  另外还有电子侦察卫星共28颗,sar成像侦察卫星6颗,外加大量挂着商业实则偷鸡摸狗的卫星。
  这些卫星的轨道是既定的,轻易不会主动变轨。
  不过由于卫星和地球表面有相对运动存在,经过特定的的时间,大多数卫星都可以遍历一遍全球。
  比如毛熊……不是大毛哈,是毛熊,当年就设计出过一种叫molniya的卫星轨道。
  它的轨道周期为12小时,每当卫星来到海对面上空,它就会放慢脚步,认真的采集数据。
  卫星将在这里渡过大部分时间,然后迅速划过大西洋印度洋来到毛熊上空——在这里它再一次放慢脚步,有条不紊的发送热乎乎的最新情报给地面站。
  所以呢。
  目前像燕京、魔都、蓉城这些地方几乎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会有苍蝇嗡嗡嗡的飞过——某些说国内一个礼拜只有一次卫星飞过的同学还是多去了解一下吧……
  因此一如当初的西昌。
  这次留给徐云和潘院士的时间,只有……
  2小时18分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