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节

  “封丘在这些年里还是有一些成效的”
  “若是陛下罢免了他,那继承他位置的人,未必能做的比他更好。”
  听到张华的话,曹髦真的是有些绷不住了。
  就还真的是一個比烂的时代啊。
  不求官吏们有多好,只求他们烂的不过分?
  可张华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大魏的官吏储备不够,同时,就以目前的整体素质来说,像国县令那样只服散祸害自己,不怎么去祸害百姓的官员都是少见的。
  跟其余那些在地方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疯狂囤积钱财的官员比起来,他甚至更像个人。
  曹髦此刻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他的眼里甚至有种说不出的沮丧跟失落。
  内臣的所见所闻,仿佛给曹髦的雄心壮志泼了一盆冷水,让他顿时清醒了过来。
  曹髦已经从那种要治理天下,开辟盛世的梦里掉落到了如今这不堪的现实里。
  曹髦是知道地方很烂,却不知道已经烂到了这种程度上。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会出现如此不堪的局面,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看着顿时安静下来的曹髦,张华的心里更是惆怅。
  问题不是如何去抓庸碌和作恶的人,而是抓了没办法更换换上去的未必会更好。
  而若是不管什么接任者的问题,一次性干掉,全盘换人,若是还不行那就继续干掉那也得有充实的储备啊。
  杀的太多了,那就没有人来接替了,难道要空着县令郡守的位置吗?让百姓们自生自灭??
  张华知道,此刻的皇帝定然是很不好受,明明知道地方的情况却不能去治理,这才是最令人烦闷的。
  张华清了清嗓子,正要劝说,曹髦却抬起头来。
  此刻的曹髦,脸上已经没有了多少愤怒,他再次平静了下来,眼神都变得纯净明亮。
  “那就罚他的俸禄,让他及时处置被怠慢的政务吧。”
  “陛下”
  曹髦摇着头,“茂先,无碍,朕知道,想要通过一次的清查就让大魏吏治清明,这怎么可能呢?”
  “若是这般有用,那也轮不到朕来动手,大将军难道就不懂得这些吗?”
  “朕知道天下的问题,可若是一次无法解决,那就分成多个步骤来解决。”
  “治理国家如同烹饪小鲜,火太猛,会坏事的。”
  曹髦认真的说道:“这次也不能说没有成效,好歹,我们对地方有了更好的认知,也确实抓出了很多罪大恶极的奸贼,也知道了哪些人可以重用,对各地的官员们也算是一次警告,他们不敢再肆无忌惮的做事了。”
  “每年来上这么一次,总有一天,情况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的。”
  曹髦这番话像是在安慰张华,又像是在安慰他自己。
  张华只觉得有些羞愧,明明这些都是他们该去操办的事情,竟让陛下说出这样的话来。
  曹髦笑着说道:“无碍,你去派人将郑公请过来吧,朕有要事要吩咐。”
  张华领命,离开了此处。
  曹髦再次看起了奏表来,这次,他却没有发火,情绪很是稳定,他将手里的奏表分成了四种。
  杀,罢免,督促,提拔。
  随着曹髦一篇篇的看起来,堆放在“杀”的行列里的奏表堆积如山,而“罢免”和“督促”的位置上各占一半,“提拔”这里只有寥寥几张。
  曹髦看着面前的奏表,再次翻看了起来,重新进行分类。
  当郑袤走进殿内的时候,所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画面,皇帝正在不断的翻看奏表,仿佛是在对比,随即又不断的更换他们的位置。
  皇帝面前摆放着四堆上表,随着皇帝的行动,这四堆纸逐渐变得平均了起来,差异也在变小。
  郑袤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只是跪坐在一旁,不敢打扰。
  曹髦也不知忙碌了多久,终于摆好了面前的奏表。
  他这才看向了一旁的郑袤。
  “郑公啊,今日朕才知道您平日里的不易。”
  郑袤急忙起身说道:“臣只是忙碌一件事,而陛下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怎么敢说自己不易呢?”
  曹髦摇着头,很是随意的坐在了郑袤的身边,他抚摸着下巴,认真的说道:“郑公啊,这中正制要改一改了。”
  “啊?陛下的意思是?”
  “朕记得,当初先秦的官吏要经过考核,后来前汉的太学也设立了考核,到我朝,博士授官都要进行考核。”
  “朕觉得,这中正也需要考核,不是以往的那种点评家世和才学,是用同样的考卷,让他们来进行考核,得分最高的人授予官位。”
  没错,这就是早期的科举制。
  早期的科举制其实还是为世家大族所服务的,因为参与科举需要举荐,跟中正一模一样,寒门压根就没有机会。
  曹髦一直都没有想过推行早期科举制,这是因为此刻的科举制无法解决世家大族的问题,做出来了也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而已。
  但是现在,曹髦又有了推行早期科举制的想法。
  这不是为了解决世家大族,这就是为了单纯的提高官员们的修养。
  曹髦觉得,当今吏治的崩坏是出在了中正制上。
  过去的举孝廉,问题同样很大,地方直接举荐人才,导致门生故吏的情况极为普遍,很多人弄虚作假,互相提拔,哗众取宠。
  正所谓,举孝廉,父别居。
  可如今的中正制,问题好像更大了,按着清谈的标准,点评一个人的才学,家庭,名望,然后授予官爵,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就看中正制所选出来的这些人,各个看起来都像是得了重症。
  曹髦觉得,早期科举制的诞生,根本就不是为了解决世家大族独霸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这吏治水平差劲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科举制诞生在隋唐,实际上,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雏形,而出现的原因,大概也是某天有个能人看到了地方官员的水平。
  曹髦觉得该考试。
  哪怕只是世家大族内部的考试,也得进行,朕不管你出身大族还是寒门,别是个为祸一方,不学无术,什么都不懂的类人生物就行。
  道德问题也可以想办法去加强,但是这才学问题必须要及时下手。
  郑袤听到曹髦的话,心里很是赞同。
  因为曹髦并非是第一个提出要重视考核的人,甚至在后汉时期,就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可惜,道德社会也有道德社会的烦恼,这样的行为被解读为重才轻德,很快就败下阵来。
  后汉的道德社会同样很奇葩,只是跟魏晋的奇葩是两种类型的奇葩。
  也算是各有优劣吧,就比如后汉重视民生,觉得马钧之流玩物丧志,而魏晋重视娱乐,又觉得马钧这样的发明家还是很厉害的。
  郑袤赶忙开口说道:“陛下,群臣这些时日里常常提起中正改制的事情。”
  “若是陛下能略微让步,允许给家族定品,但是要进行考核,或许这件事很快就能在各地推行。”
  曹髦笑了起来,“不会的,您还是高估了这些人啊。”
  “朕跟他们接触的时日越久,对他们的评价也就越低。”
  “他们最期待的还是自家世代公卿,并非是世代成才可这件事,无论他们是应还是不应,朕都要推行,就如今这局面,朕已经看明白了。”
  “天下的弊端虽然只是露出了表面,但是实际上,病入膏肓,此番内臣前往各地,所带来的消息,更是骇人听闻的。”
  “朕本来想要通过温和缓慢的手段来解决这些事情,但是现在却觉得,想要治理好天下,就只能以快刀下重手,当效仿当初的大将军,将刀架在他们的脖颈上进行治政。”
  听到皇帝这般暴厉的话,郑袤心里竟然没有什么惊诧和惊惧。
  他再次看向了皇帝面前的那四堆纸张。
  那简单的四堆纸张,却是代表着如今天下的糜烂,以及陛下的决心。
  他不会轻易放弃,哪怕是背负暴君和冷血的名望,他也不会放弃拯救眼下这千疮百孔的社稷。
  被那四堆纸张所压着喘不过气的劳苦百姓。
  第94章 政略五策
  王基骑着骏马,在数十个骑士的簇拥下,缓缓行驶在前往洛阳的大道上。
  而在他的身后,还有一辆马车,前后还有仪仗,一看就是大魏的高层出行。
  当这一行人再次来到了一座城池,便准备在此处整顿休息。
  此处的官员们自然是赶忙前来迎接的。
  面对王基这位荆州刺史,这些县内的官员们诚惶诚恐,而当马车上的人走下来的时候,他们的更加害怕了。
  从马车上走下来的人乃是征南大将军王昶。
  王昶如今有六十多岁,却是位高权重,在四征四镇里,因为那个“大”字,哪怕四征同席,他也可以名列前茅,在军事会议时坐在最前头。
  王昶下了马车,打量着周围,随即对王基说道:“让诸官都回去吧,我们只是在这里休息,明日就要出发,不需要他们来服侍。”
  王基领命,随即吩咐官员们不必拜见,且先回去。
  当地官员们再三大拜,随即离开。
  王昶跟着王基朝着当地官员所安排的府邸走去,走在路上,王昶忽然开口说道:“陛下的政策还是有用的。”
  王基点点头,“这一路走来,变化愈发的明显。”
  “刚出荆州的时候,还能看到很多服散的,纵马的,想要大摆宴席的,找不到官员的情况到了现在,看起来都有些好转。”
  “陛下是真的想要治理好天下的,派遣侍中前往各地,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名望。”
  王昶点评道:“自古以来,这侍中持节前往各地,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纠察地方,这是为了让天下知道陛下的恩德,是为了施恩于地方。”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史官的寥寥几笔而已。”
  “可当今陛下不同,他是真的为了整顿吏治,这一路走来,能看到官员们不敢怠慢,真正有才能的官员们志得意满,犯下过错的官员万分惊恐,甚至想要请求老夫出手相助。”
  “这是个做实事的天子啊。”
  王昶对皇帝的评价很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