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我们先进去换些铜板吧。”吴六一提议道,他看着钱庄的大门,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众人点头同意,一起走进了钱庄。
  钱庄内,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神宁静。柜台后,一位老者正闭目养神,似乎并未察觉到他们的到来。
  “请问,我们可以在这里换铜板吗?”赵别枝轻声问道,打破了钱庄内的宁静。
  老者缓缓睁开眼睛,打量了他们一眼,然后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可以扫码付款兑换。
  一袋铜板是68元,里面包含三个大铜板,三个中铜板和六个小铜板,全部装在一个布袋子里,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
  “谢谢老人家。”赵别枝接过铜板,礼貌地笑了笑。
  “不客气,年轻人,好好享受在咱们顺和小镇的时光吧。”老者微笑着说道,然后又闭上了眼睛,继续他的养神之旅。
  五人于是离开了钱庄,怀揣着好奇的心绪踏上了探索小镇的旅程。
  第219章 世外桃源
  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晚秋清晨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两旁的店铺逐渐开门营业,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一瞬间,嘉宾们好像理解了古镇老板雇佣他们来镇上做工的原因。
  乡村的劳动力流失非常严重,尤其是陈陵村这种刚脱贫没多久的村子,更是留不住人的。
  青壮年们早早地就收起了行囊,要么努力考学、要么外出务工,总之最终都是背离家乡。
  久而久之,村子里剩下的不是空巢老人,就是留守儿童。
  营办古镇给村子里的人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对于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来说,比留守村庄更可怕的大约是失去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劳力,因为日渐衰老而只能困囿于一方窄窄院头。
  “奶奶,牛肉面多少钱一碗啊?”赵别枝在街口发现了一家不大的面馆,经营其的是一位六十出头的老婆婆。
  老婆婆闻言笑眯眯地回答:“两个小铜板。”
  赵别枝闻言从钱袋里掏钱投入了店门口收集铜板的箱子里,其他人因为起得早也都没来得及吃早饭,见状也都纷纷投币点菜。
  面和各种食材应该是有人一早就准备好了的,老婆婆只需要将水面下锅煮一煮捞起来,再放进早已准备好了汤底的大海碗里,最后浇上满满一勺牛肉。
  两枚小铜钱,换算下来也就是7块钱左右。
  7块钱,这么足量的牛肉面,也就是这种较为偏僻的古镇才有的物价了。
  而当几人开始品尝面前的牛肉面时,却被其中那浓郁的香味惊到了。
  微辣鲜香的红烧牛肉,加上煮的劲道弹牙的面条,以及早早地就熬好了的高汤底,在微冷的早上吃上这样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整个人的身上似乎也都随之暖和了起来。
  面的分量很足,一碗面下肚,感觉整个胃都胀鼓鼓的了,急需要起来走走消食。
  *
  古镇建在茂密的林间,村子里的建筑不是商业化古镇里常见的白墙青瓦,而是采用了明快的黄榄木作为房屋的主要架构,再铺上深绿色的琉璃瓦,屋头有茂密的常绿阔叶树木拔地而起,在屋前和道路的中间洒下一片树荫。
  不得不说,建立古镇的人在建筑和布局上颇有造诣,整个古镇被设计得错落有致,但又不显逼仄拥挤。
  镇上的商铺大多都是卖吃食的,除此之外也有卖土特产的店和杂货铺子,整个古镇商业化的占地面积不算大。
  走到街尾的时候,赵别枝却发现居然还有一条上山的路。
  显而易见的是,这也是后期特意修建出来的登山步道,也不知道山上还藏着什么样的好景致。
  顺着登山步道往上攀爬,先要穿过一片茂林修竹之景,再跃过搭着竹子做的独木桥的清澈小溪。
  “诶,那是什么?”经过桥上时,辛云突然出声,指着小溪上方垂着的一处秋千问道。
  这秋千是悬挂在一颗大樟树上的,樟树原本是生在岸上边缘的地方,不知道是先天还是人工的,只朝着小溪中间那一侧生长,粗壮的枝干一直蔓延到了小溪对岸,成了一棵不折不扣的歪脖子树。
  而秋千则是正好悬挂在歪脖子树的枝干中间,垂在小溪之上,看起来别有一番意趣。
  赵别枝突然想到了什么,她看着身后跟着的摄影师,眼珠一转,朝着辛云促狭地眨了眨眼:“辛云,你想不想拍一组美美的林间写真?”
  辛云有些惊诧,她伸出手轻轻点了下自己:“我?”
  赵别枝点点头,“我看到山下的古镇也有开汉服馆,你去挑一件衣服,咱们来拍溪上秋千的写真图。”
  穿书之前,赵别枝在原来世界的社交平台上就经常刷到这种类似的写真。
  不过在这个书中世界,她目前还没有发现有类似的景点,没想到竟然在顺和古镇误打误撞地发现了。
  身为文旅局的工作人员,赵别枝对于文旅开发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力。
  从踏入这个古镇的第一刻起,不,或者说是从老乡口中得知这个古镇存在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在筹划着帮忙开发引流,从而打造出一个新的热门景点。
  s市从来不缺少好的景点,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没记错的话,前世那个引得无数人打卡拍摄的溪上秋千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山旮旯里的小溪,因为特有的江南氛围感,而突然于网络上爆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